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生有效阅读行为培养浅析,优秀专业论文(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19 0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有效阅读行为培养浅析,优秀专业论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有效阅读行为培养浅析,优秀专业论文(完整文档)

 

 小学生有效阅读行为的培养浅析

 摘要:文章依据当前小学生阅读行为现状,展开细致的论述,深入挖掘了小学生不良阅读行为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建阅读氛围、提升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开展多元评价、培养阅读习惯等方法,为小学生阅读行为的开展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有效阅读

  小学生

 兴趣

 现状

  俄国伟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逐步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也如一道源源不断的清泉,为小学生注入了知识与智慧的力量。然而,在校园的淡淡书香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课外阅读量过小、缺乏必要的阅读兴趣、缺乏合理的阅读方法……小学生阅读行为中的种种不足,严重阻碍了有效阅读的顺利开展,因此,从根源上杜绝影响学生有效阅读的因素,促使学生阅读行为有效开展,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下面本人就结合当地小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数据,对当前小学生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略分析。

 一、

 当前小学生有效阅读行为现状

 1 1、 、 缺少读书氛围,读书机会较少

 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并不理想,其中阅读时间为 21-30 分钟的占59.6%,低于 20 分钟的占 28.2%。而阅读时间为 31-60 分钟的仅占 19.6%,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小学生读书的时间依旧偏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读书的时间与机会。(如图 1)在被问及“每学期读书数量”时,大约有 52%的小学生每学期读书不足 4 本,阅读量达到十本以上的只占 9%,通过这些调查,可知当前校园及家庭中的读书环境比以往略有改观,但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由此可知,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小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空势在必行。

 (图 1)

 调查内容 各项调查百分率(%)

 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 31-60 分钟

  21-30 分钟 20 分钟以下 12.2% 59.6% 28.2% 每学期读多少本课外书? 10 本以上 5—9 本 4 本以下 9% 39% 52%

 2 2 、缺乏读书兴趣,视读书为负担

 调查表明,在本地接受调查的 356 名小学生中,喜欢读书的占 47.6%,比较喜欢读书的占 40%,不喜欢读书的占 12.4%,而其中真正能够做到自觉读书的却只有 32.4%,其余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在家长督促下进行阅读。(图 2)由此可知,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但在“关于课外活动”的另一项调查中,有数据显示,本地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占调查总数的 55%,另有相当一部分玩电脑或玩游戏,由于这些媒体的吸引,小学生距离静心品读的书本越来越远,有效阅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图 2)

 调查内容 各项调查百分率(%)

 你喜欢读课外书吗?

 喜欢

 比较喜欢

 不喜欢 47.6% 40% 12.4%

 你每天自觉读课外书吗? 自

 觉 比较自觉 家长督促 32.4% 35.6% 32%

 3 3、 、 缺少读书方法,读书缺乏实效

 在调查中显示,许多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注重“动笔”,对于优美的词句、思想的闪光点等没有及时勾画记录,更不注重记忆积累,因此,当前许多小学生呈现出阅读的低效性,常常是随心所欲地读,然后又漫不经心地将所读内容抛之脑后。结合数据分析可知,在参加调查的学生中,经常勾画记录的仅占 8.2%,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而这种状况与“老师的指导”也呈现统一状态。从图 3 中可以看到,五成以上的老师仅仅是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却很少对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指导,也很少进行有效的读书活动,这些现状都限制了学生阅读的有效开展。

 (图 3)

 调查内容 各项调查百分率(%)

 你有动笔勾画积累的习惯吗? 经常勾画记录 偶尔勾画记录 从不勾画记录

  8.2%

  52.5% 39.3%

 老 师 怎 样 指 导 ?

  课堂阅读指导

 推荐相关书目

  开展读书活动 32.4% 56.6% 11%

 4 4 、读书评价单一,缺少激励机制

 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激励与鼓舞。有效的激励是一面昂扬的风帆,可以促使学生一路向前,而没有恰当的激励,学生的阅读行为便缺少了一味高效的“催化剂”。当前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在校园内开设了阅读课等,但真正将阅读引导进行到底的还不普遍,更不用说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及及时有效的阅读激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教师严重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难得到保护。这正是目前课外阅读中的一大漏洞。

 5 5 、阅读范围狭窄,未能养成习惯

 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必要,然而结合表 4 可知,当前小学生每天读书以及经常读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 76.4%,而不常读书的多达 23.4%,这些数据说明如今大多数小学生有阅读的意识,但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在调查中得知小学生对于童话寓言、卡通小说、科幻小说、作文等趣味性强的书籍比较感兴趣,而对于一些文史书籍、科普读物等兴趣略小,呈现出阅读不均衡的现状,因此,需要多方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博览群书,以获得更丰富的课外知识。

 (图 4)

 调查内容 各项调查百分率(%)

 每天定期读课外书 每天读书 经常读书 不常读书 36.6% 40% 23.4%

 你 喜 欢 读 哪 类 读物? 童 话 寓 言 世 界 名 著 科 幻 小 说 自 然 科 学 卡 通 小 说 作文辅 助材料 45% 31.8% 42.4% 17.6% 39.8% 41.3%

 二、小学生阅读行为低效的原因分析

 1 1 、作业量大与资源失衡

 据本地区读书情况调查数据显示,1-6 年级小学生对各类课外图书的阅读率达 81%,但半数以上(55.0%)的 1-6 年级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这反映了当前小学生距离有效阅读依然还很遥远。而在关于阅读行为低效的原因调查中,“学习压力大,没时间”被近四成(38.6%)1-6 年级小学生认为是他们课外阅读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近六成(54.7%)的小学教师也认同这一观点。由此可知,当前困扰学生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为阅读时间较少。其次,结合当今许多学校的阅读环境,不难看出很多学校目前依旧缺乏读书资源,没有设立校园图书馆或者班级图书角,即使有些班级设有图书角,也存在着图书资源困乏等问题,这就使许多学生的阅读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因此,资源失衡同样是困扰学生有效阅读的主要因素。

 2 2 、心理惰性与引导偏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句话充分证明了成功与勤奋的关系。有效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付出一定的努力,用勤奋换取阅读的成果,才能在读书中得到更多的收获。然而,当前很多学生却缺乏读书的兴趣,将课外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游戏等行为中,这就白白失去了良好的阅读机会。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心理惰性之外,教师的引导偏失也是主要原因。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错误的将阅读看成学生自己的事,虽然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也只是机械地布置一些阅读作业,或者让学生写一写读书笔记,未能对学生开展长效性的阅读引导,更不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无形中阻碍了学生有效阅读行为的开展。

 3 、敷衍行为与教法偏失

  许多文学大家都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经常会一边读书一边批注,或许摘抄、记录一些优美篇章,因而,大诗人杜甫才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由此看来,阅读并不是读过就算完成任务,还要讲究方法,读出效果。而现在许多学生被动阅读比较普遍,经常表现为“同学看什么我就看什么”“父母老师规定看什么我就看什么”,或者干脆只看一些订阅的报刊、作文大全之类的读物,使阅读成为敷衍老师与家长的行为,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教法偏失也是影响阅读的原因,体现在教师不善于结合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成果,不善于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也不善于调动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积累,缺乏必要的教学教法,致使学生普遍对阅读失去兴趣,阅读低效现象严重。

 4 4、 浮躁心理与阅读偏食 当前很多小学生阅读范围较为狭窄,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寻根究底,正是由于缺 乏适时的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较大,十分渴望他人肯定,如果对于他们的阅读行为及时肯定,将会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但由于目前小学生阅读大多放在课外,远离教师的指导,使很多学生在阅读中无“法”可依,缺乏明确的阅读目的与良好的动机。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严重的浮躁心理。其次,阅读偏食也是导致学生阅读行为低效的重要原因,现在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大多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之类的读物,甚至错误的认为读作文书才是最高效的途径,在读书方法的选择上,也只是满足于“好词好句摘抄”,严重的阅读偏食最终导致他们错失了许多读书提高的机会。

 5 5 、功利行为与盲目心理 调查数据显示,在读过课外读物的 4—6 年级小学生中,有六成(58.5%)的学生是为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乐趣”,而有近八成(76.0%)的学生是“为了提高学习水平”而进行课外阅读,由此可知,小学生课外阅读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为提高学习水平而阅读的小学生多于为乐趣而阅读的小学生。因而,很多小学生阅读时也只是读与课业有关的内容,而忽视了知识的积累等重要目的。除了功利行为之外,小学生阅读行为还呈现出较大的盲目心理,主

 要体现在阅读毫无目的与方向,“别人看什么我就看什么”,故事类的书籍勉强看看,文史、科普类书籍就更少人问津了。因此,小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盲目的现象也成为阻碍阅读效果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

 (一)创设氛围,打造有效阅读时空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其中优秀的学习榜样也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的同时,必须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他们有时间读书、有好书可读,让学生阅读真正成为可以完成的任务。

 1、创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根据学生当前阅读量过小的现状,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打造阅读的大环境,班级图书角就是一个较好的形式。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书籍,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开展“读书换一换”活动,让学生将喜欢读的书统一放到图书角中,随时交换来读。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同时也缓解了学生购买图书的压力,真正做到有书可读,爱上读书。

  2、减轻课业压力,让学生有时间读。针对当前小学生读书时间过少的特点,教师要适当地将作业精简,同时多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为学生预留读书的时间,创设读书的机会。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有效阅读,教师应该发动学生在班级图书角、黑板报等位置,张贴形式活泼的宣传标语,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争做读书小明星”等,为班级创设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

 (二)培养兴趣,提升阅读的积极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们对于感兴趣的题材,大脑总是呈现活跃的思维状态,在记忆、发散思维等方面也会呈现出更好的状态。①因此,要想使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自觉地进行有效阅读。

 1、故事激趣,吸引学生读书。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讲讲《水浒传》《西游记》《一千零一夜》等书中的好故事,吸引学生主动找到这些书自觉读下去。教师还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故事大王赛一赛”“科普知识我来讲”“诗歌朗诵会”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精读。有效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多读,还要引导学生精读。只有将书读精,读透,才能有更大的收获。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读书活动,开展一些情景剧表演赛,让学生自己揣摩书中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在思想,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觉融入书的意境,提升阅读的兴趣。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千篇一律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使阅读做到真正有效。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其中的几种。

 1、 联想法。读书是在头脑中形成印迹的过程,而联想可以将阅读到的内容充分消化,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边阅读边想象,将文字化为形象的画面,让文字在头脑中灵动起来,同时,还可以在阅读中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故事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通过这些细致的联想,学生们一定可以对文章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

 2、勾画法。“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②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养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有关的内容,或者勾出优美的词句,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逐步积累文字素材、情感素材,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做到切实有效。

 3、摘录法。别林斯基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只有将书籍中的“珍宝”充分挖掘,为己所用,这才是有效的阅读。因此,在勾画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优美的语言文字、思想的闪光处摘抄到本子上,随时翻阅记忆。此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短小精炼的批注,写出阅读后的感受,让阅读更加深入起来。

 (四)多元评价,提高学生阅读信心

 德国...

推荐访问:小学生有效阅读行为培养浅析 优秀专业论文 浅析 小学生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