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第九课法律我们身边复习(有答案)

时间:2022-07-11 11:5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九课法律我们身边复习(有答案),供大家参考。

第九课法律我们身边复习(有答案)

 

 一 、复习要求:

 1.重点掌握生活与法律的关系、法治的要求、意义、总目标,理解并能区分法律的特征、作用。对于核心知识点和思维导图要对应认真复习、能用自己的话表述。

 2.对于练习册中的选择题错题务必弄懂,对新课讲学稿中的典型习题和练习册中的问答题的答题思路、答题格式要认真领会。

 二 、 经典 习题练习

 (一 )

 选择题 :

 考点: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1 .2017 年 年 3 月 月 15 日,十 二 届全国人大 五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总则 》。该法被称为“社会 生活百科全书 ”,如:参加工作、订立合同、投资理财、出外旅行、结婚、养育孩子,处理父母子女关系,赡养父母,兄弟姐妹、亲属之间的关系……都在民法上有规定。对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我国的法律体现公民的意志

 ③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④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 2. . 我们在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杂费,这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 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 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 ; 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

 A A

 )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 3 3. .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C

 )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我们的一生既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D.没有法律人类就无法生存

 4 4. . 下列关于 “ 法律 ” 说法正确的是( (A A

 ) )

 ①法律已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②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③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④我们的生活 与法律息息相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 5 .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它与义务相对应。下列内容中属于我们享有的权利的是 (

 A A

 )

 A.我是未成年人,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B.我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C.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D.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6 6 .“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这句话说明 (

 B B

 )

 A.违法犯罪难逃法律制裁

 B.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C.法律教育人向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考点:法律 的产生 7. . 下列对法律的理解,观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颁布的 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C.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治理国家的法律

  D.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的发展空间 8 8. . 古籍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说明当时已有了法律。这告诉我们(

 D

 )

 A.法律是从来就有的

 B.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C.法律相伴我们一生

 D.法律是国家的产物 考 点 :

 法律 的本质

 9. 下列作为生活中调节矛盾和纠纷的手段,同时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是

 (

 B

 )

 A. 道德

 B. 法律

  C. 规则

  D. 亲情 1 10 0.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工具、是标尺,用来 (

 D D

 )

  ①统治国家

  ② 管理社会

 ③ 判断是非曲直

  ④处理矛盾纠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 . 我国法律体现了

 的意志

 (

 B B

 )

 A.我国国家领导人的意志

 B.我国广大人民的意志 C.我国广大公民的意志

 D.我国社会团体的意志 1 12 26 .2016 年, , 刑法修正案( ( 九) ) 有关组织考试作弊罪条款首次适用于高考, , 运用法治的力量完善高考的管理制度, , 让高考舞弊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 让他们知道这条高压线不能碰,还高考一个公平、公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C C

 )

 ①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

 ②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

  ③法律协调矛盾和纠纷

  ④法律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 :

 法治的要求、地位、 意义、 总目标

 1 13 3. . ***总书记在十九大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用法治保障改革,改革就会乘风破浪。”下列属于法治作用的是

 (

 A

 ) 。

  ①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②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③法治是现代社会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④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 1 4. 法律是社会的天平。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不管他担任什么职务,为社会作出过什么贡献,都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

 (

 C C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句空话

 B 平等地适用法律,就是反对歧视 C 平等地适用法律,就是反对特权

  D 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不可能平等 1 15 5. .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确立制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考点 :道德与法律、其它规章制度的区别和 联系

 16. 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

 ①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②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③道德的产生时间比法律产生的时间早

  ④道德的实施比法律更具有强制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 . 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 , 正确的是( (

 A A

 ) )

 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 B.法律的适用范围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C.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决定了其作用大于道德规范

 D.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18. . 随着共享单车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破坏、等想现象层出不穷。让共享单车真正 发挥共享的作用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C C

 )

 A.道德比法律更能够在人们的内心树立权威 B.道德更适用于小事,而法律适用大事情 C.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D.道德的适用范围比法律更广,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19 .生活中, , 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有多种, , 下图《让座》体现的是 (

 B B

 )

 A. 纪律

 B. 道德

 C. 法律

 D. 友情 考点:

 法律的特征

 20. .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C

 )

  A.中共中央批准每年 12 月 4 日为法制宣传日

  B.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刘汉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D.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1 .2018 年

 3 3 月

 2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说明 (

 B B

 )

 A.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27 .2017 年 年 1 11 月 月 3 3 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郎某某危险驾驶一案,对被告人郎某某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 3 3 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 0 4000 元。作为曾经主持过《新闻联播》的公众人物,郎某某的醉驾行为无疑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表明 (

 B B

 )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任何社会成员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③名人要比普通人更加遵守法律法规

  ④法律专门规范公众人物的行为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23 3. . 近年来,我国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贪官纷纷“落马”。这表明 (

 C C

 )

 A. 法律只对惩处腐败行为具有时实效

  B. 社会监督是打击腐败的重要途径 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 法律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24. . 下列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

 C C

 )

 A.某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推行“一费制”

 B.环保部门倡导不乱丢弃废旧电池 C.法院判处杭州“保姆纵火案”被告死刑

 D.教育部门宣布放宽高考报考条件 25.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A A

 )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任何公民都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④任何公民都拥有解释法律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 . “如果没有一个能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C C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2 27 7. . 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8 2018 年 年 3 3月 月 0 2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说明(B B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为惩治腐败而制定的 ③法律从重处罚官员的腐败行为

 ④我国的法治体系在不断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法律 的作用

 28 .中学生张某,由于好奇,拨打火警电话

 “ 119 ”谎称学校失火。当消防官兵开着消防车到达学校后,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张某的责任。这则案例说明了 (A A

 )

 A.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B.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C.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D.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 29. .“ 法律是根高压线, 谁碰上它谁触电; 法律是个守护神, 惩处违法护好人。

 。” 这句话体现我国法律 ( D )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①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①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

 ①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A.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①①① 30. . “你可以唱歌, , 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与这句话意思不相符的是( (

 A A

 ) )

 A.权利是自己的,义务是他人的

 B.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C.作为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31. 高尔斯华绥说:“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厦,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庇护着我们大家”说明

 (

 B

 )

 A.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C.法律对犯罪分子毫不留情

 D.法律惩罚违法犯罪行为

 32. .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B B

 )

 A.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B.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D.功劳大的人可以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33. . 新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 7 7 了 年的内容。这体现了 (B B )

 A.公民享有知识产权

 B.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D.国家对保护公民隐私负有全责 34. . 温州市人民检察院对章某等 6 26 人以拐卖儿童罪提起公诉。依据《刑法》相关条例,法院经审理,判处章某死缓,朱某、李某无期徒刑,其他人判处一年五个月至十五年不等刑罚。法院的判决体现了 (D D

 )

 A.法律只能靠社会舆论来保证实施

 B.被拐卖的儿童受到法院的立法保护 C.《刑法》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D.法律制裁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 二)问答题

 35.材料一: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全国拉开了“天网”行动。

 材料二:2013 年 4 月 2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拟增加网络购物“享受 7 天无理由退货”及消费者个人信息保密等条款。这是该法实施 20年来的首次修改。

 材料三:刘汉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结合材料分析 ,三则材料 分别 体现了教材中法律的哪些特征?(3 分)

 答:(答案P91--92)①材料一: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材料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材料三: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点 2 分。

 材料顺序和答案完全对应才得分,否则不得分)

 (2)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上,你能贡献什么力量? (5 分)

 ①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②自觉遵守法律, 学会依法办事③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的同时,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树立法律信仰,尊崇、信赖法律 36.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一一次调查报告会,请你同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在调查报告会上,同学们展示了以下材料:

 [ [ 镜头一] ]在每周五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不遵守红绿灯等交通规则的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少,在斑马线礼让行人的司机越来越多了。可...

推荐访问:第九课法律我们身边复习(有答案) 复习 答案 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