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六篇】

时间:2022-05-06 16: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效果,英译effect; effectiveness,是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后果。效果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由其动因或其它原因或多因子叠加等行为对特定事物,所产生的系统性或单一性结果。由某种因素造成的结果:收到良好的效果。指演出中人工设,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6篇

第一篇: 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本科《计量经济学》:浅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摘 要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当前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培养应用型计量经济学人才目标出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教学,本科

本科《计量经济学》是多门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微、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有助于他们探索新的现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动态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等更高级的计量经济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国内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然而,也反映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今后加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将在总结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讨如何进一步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旨在为应用型计量经济学人才的培养贡献绵薄之力。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

目前。计量经济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两方面问题:

首先,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众所周知,随着近20多年来计量经济学的迅速发展,计量经济学本身已发展成为一个庞杂的学科体系,从分类上看,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的差异,可以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根据分析的主体不同,则可以分为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若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则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从经济类专业来看,目前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有计量经济学课程,而各层次教学的分工与衔接往往存在问题,许多学校对本科生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定位偏高,通常定位在研究生层次上(而博士生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定位又往往偏低。与培养层次不相匹配),结果强调了理论教学,弱化了实验教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弱化了本科计量经济学应对传统计量经济模型与方法重点讲解的中心地位。

第二篇: 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对话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 反思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思考教学中一些对话方式的疑惑;尝试“变‘一问一答’为 ‘互相问答’, 变‘口头对话’为‘书面对话’, 变‘定向讨论’为‘多维争论’”,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对话 互相问答 书面对话 多维争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力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极致,教师的主导地位当准确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如何组织、引导,更好地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笔者结合十多年的一线思想政治教学反思,重新审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

一、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1、为转变形式上的教学风格而进行的对话。记得一位颇有经验的老同事说过:“应对新课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查找,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课,不优也是良好。”仔细想来,我们或多或少都这么做过,而且可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找着了,答对了,就记住了,也就懂了。而事实上,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我们很难把握,因为:第一,这种对话是一方问一方答,只能称之为问答(而且是单方向的),充其量只能考察出学生是否按要求做了,是否做到位了;第二,这种对话的对象——学生(被问者)虽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不可能问及全班的几十位同学,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抽样的代表性要打折扣;第三,学生会从这种长期的提问中去总结老师的发问习惯和发问对象的周期性,从而寻找躲避的方法或在课堂学习中偷懒。

2、为实现抽查目的的紧扣知识点的问题式对话。一般的课堂教学,从结构上看,多从复习提问入手,进而导入新课。而复习提问这一环节中,多是老师问,学生答,问题的内容多是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形式,既能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用起来又得心应手,所以被许多老师采用和推崇。然而仔细想来,此种问答式的对话仍有不足:其一,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没有改变“受压迫者的教育”的地位;其二,被问者依旧是受教育者中的少数;其三,问题中是否含有或允许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看法或思考,若没有,久而久之,学生依旧会成为会记思知识的能回答问题的“书呆子”。

第三篇: 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 数学 高效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第四篇: 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谈数学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提高教学效果。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要重视继承前人优良的教育传统,决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研究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史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也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分析批判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失败的教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大胆的尝试,要敢于超越传统,综合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有机协调的系统,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中,不仅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3.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采用一些能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策略。把个别参与为主的组织形式,转变为由全体学生参与为主的组织形式。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确定组织形式的基本要求,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一问一答等“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形式。把“一刀切,齐步走”的组织形式,转变为因材施教、分层达成的组织形式。

4.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一方面,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知识和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教师就必须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5.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放像机和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还只是初露头角,但优势非常明显。它能集图、声、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等。但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教学手段毕竟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受到学校的电教设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况且,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代表传统的教学思想;相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二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绝不排斥其它教具、学具的使用;相反,各种教学手段的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

6.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他们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立足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课堂教学,要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的培养也作为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7.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学,而不只是教学教材。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总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也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缺少了“应用味”。绝大多数都是凑好数据编好题型直接塞给学生的。学生做了千百道应用题,还是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么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根据教育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的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 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师生交流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忽视了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会使教学成绩大打折扣。教师要想很好地了解学生,了解学情,避免教学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交流。这几年我自己也有一种感受:哪一些学生平时提问问题较多,喜欢和老师交流,和老师的距离比较近,成绩往往就好。因此,加强师生交流使提高教学成绩的必要条件。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平时比较忙,空余时间少,找不来合适的时间进行交流。其实,这是对师生交流的一种片面理解。师生交流不仅仅是找学生谈话,它的方法和手段有好多种。

第一、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

我们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在课堂完成的,我们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时间也是在课堂上,所以要抓住这个交流的机会。一般上课铃响前两分钟学生都会坐在教室里准备上课,教师也会提前一两分钟到教室,这时可简单对学生前一天的作业情况进行通报,个别不好的要批评,好的也要表扬,存在问题要纠正,千万不可忽视了这个环节,有时你的表扬会激发一个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一次我班一个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完形填空得了7分(满分10分),可能他做题的时候查了字典,或者他和别人商量着做题。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表扬了他,后来我发现他问问题的次数多了,学习很主动。我布置的作业不仅保质保量地完成,还主动做了好多题。另外,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所讲的内容上来,避免学生思想跑题,让学生紧跟老师的课堂节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怕提问浪费时间,这时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你的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教学效果如何就要打上一个问号。

第二、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本和学生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节省时间,效果也很好。除了大家常用的批语,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比如,学生做的不好可以打个问号,做得好的可以画个笑脸或用几个星星符号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此外,对于状态不好的学生可以在作业中夹张字条,因为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候会比当面谈还要好。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优等生考试发挥失常,成绩退步很大,她很失落,情绪低沉,也不与其他学生交谈。我就给他写了一张字条“一次失败不代表你永远失败,打起精神来,找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考好。”加在他的作业里,效果挺好的。

第三、利用早读和学生进行交流。

早读时间很宝贵,但我认为一个学生思想状态上的问题解决了,远远要比多读几分钟书或几十分钟要重要的多。在这里我并不是说要长篇大论和学生谈话或讲大道理。只需几分钟对个别学习状态不好或学习习惯上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批评指正、鼓励或检查督促。

第四、鼓励学生多和老师进行交流。

平时我们会发现,多数学生不是很主动,有问题不问,内向胆小。我觉得要想让学生主动,要先消除他们的顾虑。因此我告诉他们,我决不会因谁问的问题太简单而轻视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多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问他们的家庭情况,让他们敢于开口和老师交流。另外,还可以“强迫”他们多接触老师。例如,一些总成绩很好英语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把作业直接送到办公室进行面批。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师生交流的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心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提高,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和喜欢的优秀教师。

第六篇: 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之浅见

王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摘 要】摘要: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教学活动中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着、合作者,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探索者、评价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47

【总页数】2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通过我11年来的本科、硕士、博士学生生涯,2年的教学体会以及和其他教师同行的经验交流,总结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学会一门课程,还要启发学生将本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读书,提高自学的能力。大学四年所学知识毕竟有限,更多更有用的知识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获悉的,因此学会自学是必备的,这也是本科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备课

如今的备课已经远远不只是备课程,还要备方法、备学生、备教案。所谓备课程,就是准备需要讲授的课程,首先要完全读懂本课程内容,能够讲授出来,还要多读相关参考文献、书籍,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接着还需要融合专业内的其他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总之,准备的内容要比课程讲授的内容多得多,广得多,深得多,精得多。

所谓备方法,就是选择以何种方法来讲授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出,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课堂中还采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其中又以讲授法为主。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运用讲授法要求目的明确,即教师的讲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来进行,突出所教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内容的逻辑性,即要运用准确的概念和教学语言,内容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一方面讲授的知识要科学、准确,反应真理,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支离破碎;要求语言的感染性,即教学语言既要科学、准确,又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推荐访问:教学效果 提高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