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15 1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完整文档)

 

 教师培训需求测查卷(2011.07.27) 单位: 姓名: 尊敬的老师:

 为贯彻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扎实、有效的开展好教师三园的教师培训工作,我们设计了这份测查卷,旨在了解您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教师培训的需求。我们期望在您的参与和支持下,探索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 提升我园幼儿教师培训质量。敬请您按照问卷中各题目的要求和您的实际情况填答此卷。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您的教龄: A.0-3 年 B.3-5 年 C.6-10 年 D.11-15 年 E.16-20 年 F.20 年以上

 2.您认为在执行《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的过程中,遇到最困惑的问题是: A.教学行为转变 B.教师角色转变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

 E.课程内容整合 F.师幼关系3.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通常是: A.根据幼儿需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理念设计B.根据园本课程计划,参考优秀教案设计 C.根据幼儿兴趣点设计D.其他 4. 您在开展家长工作的过程中欠缺的技能是: A.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B.配合班级开展教育活动C.针对幼儿问题与家长沟通 D.其他 5. 当前,您和您周围的同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可多选): A. 知识陈旧老化

 B. 知识面窄

 C. 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D.缺乏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知识的支持 E.缺乏对教育与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和掌握F.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 G.缺乏教学科研意识和方法

 6. 在组织“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您自身欠缺并有待提升的教育教学技能有(可多选): A. 言语表达能力 B.组织一日常规能力C.教学设计能力 D.教学实施能力 E.教学反思能力 F.教学驾驭能力G.教学资源运用 H.手工制作能力I.环境创设能力 J.课堂表演能力K.教学评价能力 L.家长工作能力M.教育技术能力 N.教学科研能力 . 您对参加培训的需求: 7 A.非常强烈 B.较为强烈 C.一般 D.不很强烈 E.不需要8(目前在教育教学中,您感到困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9. 现阶段您最渴望得到哪方面的培训与指导:(请尽可能详细说明)

 10. 请您写出至少两种传统游戏名称及玩法。(游戏类别不限) “从加到乘”评析 静安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曹培英万航渡路小学副校长 张敏 万航渡路小学 罗杰

 张:“从加到乘”这节课,罗杰老师上得比较轻松,感觉效果蛮好的。我们发现罗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把教材用活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活动安排的意图。

 罗:“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

 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

 ~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是进一步加工教材内容。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 3 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 6 个 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 ~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 3~一边把 6 个 3 拓展到了 10 个 3 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 10 个 3 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

 其次是采用了自学的方法。

 这节课中有关乘法的认识、读法、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我是用了看书自学的方式~让课本来告诉学生。虽然~他们只有二年级~ 但是通过新教材一年多的学习~完全有能力独立看书理解。通过课堂实际反馈~学生也的确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

 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

 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张:从实际教学效果看,你的设计思路和安排意图,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请你再介绍一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是怎样考虑的。特别是谈谈你在用好、用足教材方面的经验。

 罗:如果认真钻研教材~找到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新教材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例如~我在巩固练习层次中引导学生“找找还有什么内容求总数也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表示的,”学生回到游乐园这幅图中找到了:有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 5 个气球。4 个 5~4×5=20。

 后面~判断是不是同数连加的香肠图、馒头图的题目和最后把 12 个小圆点圈一圈~说说有几个几~并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这些题目~都是课本前面一课时几个几中的内容。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了运用和拓展。比如~由馒头图引出了 3 个0。

 张:这些练习设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是请曹老师对这节课作一些更深入的分析。

 曹:“从加到乘”这节课的成功经验,罗杰老师刚才自己总结了四点: 第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也就是在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第二,采用了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以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是不是真正看懂了。

 第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一题多用,一图多用,而且用的比较自然,比较有效。这些都是其他老师可以借鉴的。我再谈三点。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乘法,具体地说,就是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会写、会读乘法算式,以及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其中最重要的是乘法的含义,包括对引进乘法必要性的认识,即为什么要引进乘法。

 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些认识,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而不是简单的办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加到乘的过程。这正是这段教材和罗老师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新的课程观,即课程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这个课题取得非常好,凸现了学习的过程性。老师对教材的加工,把 6 只小船增加到 10 只,可以说也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便于学生感悟乘法的简便。老师对教学的处理,引领学生边观察边数,一个3,两个 3„„一直到十个 3,也起到了强化同数连加概念的效果。

 其次,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 在这节课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连加算式,再抽象成乘法算式。还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即由一般的几个几到几个。

 再次,从数学的人文性来看:

 教师采用话外音的方式,介绍了乘号的来历,乘号为什么用一个×来表示,原来,发明者认为,既然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那就把加号旋转 45 ?,用来表示乘,不是很好吗。介绍这个背景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可以说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数学的人文性,是这节课与众不同的一个亮点。

 罗:我感到自己这节课中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时~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把 2 个 3、3 个 3、10 个 3 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一起来考虑 1 个 3 可以写成 1×3~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可当时在拍摄课堂 实录的时候~一紧张把这个环节给漏了~我觉得挺遗憾的。

 曹:不必遗憾。因为认识不能一次完成。在今天这节课上,已经出现了 3 个 0 的特殊情况。可以了。过分追求一节课内容上的完整,有时利少弊多。不过在今天这节课上,如果提出 1 个 3 怎么用乘法表示,估计学生能回答。但即使解决了这个问题,整数乘法的概念也还需要补充:0 个 3 怎么用乘法表示。这个问题就不适合在今天这节课上解决了。

 其实,在数学的理论中,整数乘法定义为同数连加,则相同加数的个数至少是2,一个几、零个几都需要经过补充定义,才能成立。

 罗:另外~由于新教材规定的“6 个 3”用乘法“6 乘 3”来表示。这样一来~ 几个几的个数写在×前面~相同的加数写在×后面~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的读、写顺序都一样了。但是~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这个内容~我感到由老师来讲~ 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教师不讲~学生有的就是看不出来。这也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和各位老师探讨。

 张:本来可以采用画外音的方式讲出来,感觉会好一点。总的来说,今天这节课, 老师讲的是多了一些。曹老师,你看呢, 曹:罗老师的有些语言是还可以再精练一点。但评价一节课,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少越好。一般来说,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就让学生讲;需要教师讲的,教师也应该讲。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该讲的,怎样讲效果更好。以乘法的书写顺序为 例,完整地大段讲解,小学生不一定能听进去。不如改成提问。比如,这样问:小朋友,请仔细看,写乘法算式时,6 乘 3 与 6 个 3,它们的顺序一样吗,必要时,还

 可以指着算式再问一遍。这样比较容易使全班同学都注意到几个几的读、写顺序是一致的。当然也可以采用画外音的方式提出问题。

推荐访问: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幼儿园 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