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结课论文,我眼中“一带一路”

时间:2022-06-30 14:40:4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课论文,我眼中“一带一路”,供大家参考。

结课论文,我眼中“一带一路”

 

 我眼中的“一带一路”

 毫无疑问,今年 5 月 14 日至 15 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中国外交的一大盛会。在我眼中,这是中国外交从以前的“韬光养晦 ”,转移 到如今的互联互通,走向领导层次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是因为“一带一路”涵盖亚欧大陆,将全世界所有国家似乎都纳入其中。其规模之宏大,大概是过去任何一个国际合作倡议所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随着美国霸权主义对全球威胁进一步上升,中国似乎成为了世界矛盾的焦点之一,不易再重复“韬光养晦”的老路。但从如今中国外交种种表现而看,成为全球“焦点”并不是一件坏事。

 首先,与从前不同的是,中国在国际上的身份、外交思想发生了转变,从一个追随型、赶超型的选手变成一个领导型的选手。正如众所周知,以前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国家。而现在,我们的定位就是大国。正如***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因此,这个大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不是印度、日本那样的大国,这个大国是可以改变世界力量格局、构建世界秩序的大国,我称之为领导型国家。领导型大国就需要牵头做很多事情,承担提供世界、区域安全与发展公共产品的责任,不像日本,很多时候都躲在美国后面。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就是既不像美国那套做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当这个领导型国家不是霸权国家,世界有多种类型的领导型国家,而且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并非一家独大。

 同时我觉得,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体现在我们自身的定位、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上。以前我们讲“一超多强”或者多极化,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现在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多样化,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跟以前不一样了。

 在这样的思想方针指导下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是我国新型外交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3 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约 10%。世界航运理事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 7 个在中国。外贸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海运在外贸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一个海上强国有能力把任何一个能通过海路接近的国家变成邻国,然而相较于美国,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有着地缘政治的天然劣。“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意在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无论在经贸上还是政治上。首先能够给中国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机会,扩充新的、更易进入或更大的市场,从而使中国在出口上减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同时,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让中国海军在保护中国贸易的借口下,将在世界大洋日益增加的存在和活动合法化。同时对于其他国家,承载着“贸易”、“基础建设”的中国企业或金融机构,也比历史西方地理由强大的海上实力所做的“海上资源掠夺”,或者美国依靠“太平洋霸主”地位所做的马六甲海峡“地缘港口贸易限制”更得人心。

 “一带一路”的另一主要组成部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是为我国复杂的地缘政治寻求突破。上世纪末以来,在发达国家对非洲大陆的投资收缩后,中国在非洲的经营使得双方都获益良多,;以大家所熟知的“中坦友谊”为例,坦桑尼亚使用中国政府无息贷款建成的坦赞铁路举世闻名,被誉为“自由之路”、“友谊支路”。毛**也说过,“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为了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坦桑尼亚尼雷尔总统本人曾经努力争取过50 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如今,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合作,如能取得类似成就,将为中国在全球地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而作为这一宏大战略所涉及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中东和中亚国家在内的中国西部边境之外的亚洲区域,甚至在世界领先的“中国高铁”带领之下——走向欧洲!

 现在,世界上的两大经济区,就是太平洋经济区和大西洋经济区,前者主要是东亚和北美,后者主要是欧美。根据专家预测,如果中国和中东中亚地区联合起来,加上当地大量的能源和人口资源,经济规模至少占世界 1/3,几年之后就会超过欧美总量。

 一方面,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主要从中东进口,能源安全是大问题。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海上运输也要通过阿拉伯海进行,海运安全的保证也很关键。所以,即使没有更大的战略构想,这一区域对中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从地理上说,伊斯兰国家位于全球最敏感的地区,控制着海陆战略交通枢纽。然而,受自身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所限,伊斯兰国家并没有运用好这些重要地理资源,建立一个安全共同体,以应对强权大国的侵略和占领。

 另一方面,我想中国是在推动欧亚的整合。因为我们借鉴了古老中国“一带一路”的文明智慧,延续到了全球战略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以陆路为主,从中国的西安、洛阳等地出发,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走南海,过印度洋,途经波斯湾、红海湾以及印度洋西岸各国,两条壮阔的路线图,联结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将中国产品与中华文明远播四方,这条全新的对外开放路线图中,经过的多半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交流,更有现实的经贸利益互补。可以说,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对外开放,而非单向度的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放。

 延续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不同的一种文明模式,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通过如古时的外交、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互相借鉴,也有利于形成更好的合作基础。以此为契机运作得当,中国与中东国家、欧洲国家能够形成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大团结的价值共同体。

 从“一带一路”如今的发展态势上看,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中国想要履行的大国责任。这一次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想其意义不仅在于外交,更在于能够打开中国对复杂的地缘与全球问题的突破口,打破近代海权主义的封锁,中东能源安全的封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对接,有利于世界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涧清 新丝绸之路:重新发现世界文明 南风窗 2014-10-30 [2] 张墨宁 中国作为领导型国家的全球布局——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 南风窗 2015 (5)45-49 [3] 雷墨 中国新外交:以实力求和平 南风窗 2015-02-25 [4] ***:中国是一头已经睡醒的和平狮子

 凤凰卫视 2014-3-28

推荐访问:结课论文 我眼中“一带一路” 眼中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