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助力教学方式转变

时间:2023-08-14 12:15:03 来源:网友投稿

鞠芳萌 张淼 刘轶 柏任俊

【摘 要】教考综评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备课组卷及讲评试卷效率,个性化作业能提高作业有效性和学生学习兴趣,智慧笔则可实现书写过程性收集展示和数据处理。借助课题研究和学校提供的各项信息技术资源,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师备课效率,更准确地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更合理地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教考综评系统;
个性化作业;
智慧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7-030-03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北京市正全面深入地开展“双减”工作,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数学组教师借助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资源科学检测教学效果、准确分析学生掌握程度、合理给出个性化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施教能力。

教考综评系统有效提高教师备课组卷及讲评试卷效率

教考综评系统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对日常的作业、周练、测试、考试、联考等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进行伴随式采集,完成对学校、年级、班级、学科、学生的多模块动态行为数据分析与评价,形成校级学业数据,并将题库资源与教学工具系统充分融合,对校本资源进行持续共建与充分共享,从而实现学校组卷出题、考试阅卷、学情分析、教学评价、个性化学习等板块功能的综合性评价分析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出题组卷

依托校本资源题库和平台资源库,进行选题、组卷工作。同时,对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各类学业诊断性、评估性试卷、试题及其分析结果自动收录,建立适合学生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试题库,实现资源数字化,便于资源使用、共享及统一管理,满足教师循环备课和不同情境下考试组卷的需求。

2.考试阅卷

使用先批后扫、在线批改、单评、多评等多种阅卷形式,实现阅卷及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提高教师批改效率,满足了不同考试情境多种阅卷模式和阅卷任务分配规则的要求。此外,系统可保存阅卷痕迹,方便学生查阅。

3.学情分析

教考综合评价系统通过大数据算法进行多维度、全方位数据分析统计,形成学情报表,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积极参考:通过单学科学情板块,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平均分、标准差、四率等多维度数据层面分析和知识点、能力掌握层面的分析结果;
通过多学科学情板块,为学校各年级主任提供多学科成绩指标对比,及学生多学科总分成绩分析。

4.试卷讲评

阅卷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讲评模式,教师提前选择好优秀作答或典型错题,在试卷讲评课上可以直接展示,不用再拍照制作PPT等。同时可以展示每题每位学生的作答情况、得分率,还可以直接出题举一反三,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试卷讲评。

教考综评系统使教师出题组卷、讲评试卷更加方便快捷,数据统计直接准确,提高工作效率。

个性化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和学生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初中生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統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由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即便是对于一份相同的作业,优秀生可能会感觉题目很简单,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就感觉非常困难。这样就容易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完”的情况。所以我们依据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化设计作业,真正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水平,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真正的发展。

首先,每周练习利用教考综评系统出题组卷、阅卷、整理成绩,通过几次练习收集班级练习报告、学生个人学情分析、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其次,根据数据反映出的情况,把学生大体分成三个类型,按照每个类型设置相应的题量,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设置试题的难度,围绕每个人的错题呈现相应知识点梳理和考察该知识点的1~3道变式训练题,生成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作业。

这样的作业呈现形式,既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分析薄弱知识点、夯实基础知识,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又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背景支持,使得作业的设计完全实现了“一生一案”的精准变式训练。

个性化作业的实施,能够精准地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而有效辅助学生的学习。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摸索和实践,目前个性化作业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每周都期盼着个性化作业的生成,有的学生还会主动找老师要过往作业的电子版,自行打印、再次练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能够有效地进行突破,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订正与反思,积累属于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变得浓厚了。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数量增多,回家后主动通过微信与老师讨论的学生数量增多。特别是原来的学困生,也能主动在课堂上提问或者回答问题,因此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学着欣赏他人、真诚交流,共同进步。

智慧笔实现书写过程性收集展示和数据处理

智慧笔也叫点阵笔,是一种通过在普通纸张上印刷一层不可见的点阵图案(点阵纸),数码笔前端的高速摄像头随时捕捉笔尖的运动轨迹,同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数据传回数据处理器,最终信息通过蓝牙向外传输的新型书写工具。它实现了线下书写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智能化处理。点阵笔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书写的轨迹和书写时间。

1.同屏功能,提高错例收集效率

点阵笔的同屏技术,可以让班级所有同学点阵纸上的书写痕迹同时同屏到班级电子屏幕上(每个方框对应一位学生,点开就可以看到学生的书写)。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巡视收集课堂生成的错例和不方便展示的问题。

2.客观题同步批改功能,提高授课有效性

练习题出成一组选择题,课堂学生答题时,点开“学生答题详情分析”能同步显示学生的答题结果,立刻看到错题名单和每题答错同学的名单。当堂找做错同学讲解,及时发现哪些知识有哪些同学还没有掌握。提高提问和例题的有效性,也为家庭作业的布置做好铺垫,做到科学地减负增效。

3.主观题的轨迹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异同

图1是几位同学同一道题的作答轨迹,以最上面的超、庆、诺三位同学为例,可以通过观察圆点的排布密度说明学生作答的连贯性。分析图中可知学生超的作答痕迹是紧凑的,书写流畅、思维敏捷,这道题目掌握得更好。学生诺虽然也答對了,但是中间有大段的空白,应该是在思考,所以她还没有熟练掌握本题。学生庆则是思考很久后做错了,说明这道题目对他来说基本是束手无策的。通过这样的数据能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层,更好地为分层授课、分层作业的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4.作答轨迹分析,助力分层作业布置

习题课上使用点阵笔做题,可以同步学生作答情况,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前面提到的图1是更多学生同一道题的作答轨迹分析,学生超、学生诺、学生琪、学生雨为A组,能在短时间正确地完成题目,所以这道题目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没有太大的价值,将他们分为一组,在本节课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目。图中颜色浅的部分显示学生艺、学生宜、学生兴没有得分但又有部分书写轨迹,他们可以分为B组,是需要教师讲解帮助的小组。深色部分C组有学生庆、学生涌、学生泽没得全分,同时有较连续的作答,说明这道题目他们明白一些,但没有熟练掌握,他们组内讨论便可以完成习题的订正,不需要教师讲解。剩下的学生为一组需要独立练习,提高知识熟练应用的能力和答题速度。

5.单题数据解读,突破课堂重难点

点阵笔收集的学生行为分析中还有一个是“单题分析”的数据,图2共有12道题,柱状图表示单题的得分率,折线图表示每道题平均答题时长。通过这个表可以看出7题的平均答题时间为3分1秒,得分率为58.24%,整套练习题可以看出这种习题的得分率还是比较高的。11题的平均答题时间是9分5秒,得分率为22.58%,这是一道时间投入和产出比不高的题目,说明这个题目学生普遍掌握不好。那么教师可以在第二天作业讲评中将11题作为重点讲解题目,并设置举一反三的练习落实该知识点。

6.做题时间统计

点阵笔可以收集学生答题的时长,比如全年级人均完成作业时长是32分28秒,最大时长为43分20秒,最小时长为10分3秒。足以看出,学生的差异是很大的,根据答题时间的不同,可以分层布置作业,使得不同程度学生的答题时间都能控制在将近30分钟,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完成作业都有所收获。同时符合“双减”规定的每学科作业不超过30分钟的政策性要求。

7.实现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分析点阵笔的使用经验,不难发现点阵笔的“书写轨迹再现”为实施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过程性证据。无论是采用教师点评、小组评价还是学生自评都可以实时进行。“作业时长统计”“小题得分率”“每题平均时长分析图”“作答轨迹图”等让评价可以不只关注结果,而是伴随教学全过程。实现从“结果认证教学”评价到“成长型教学”评价转变,从“学生成果的认定——赋分、等级、排名”到“教与学的诊断,基于诊断的教与学的改进”转化。

总之,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方式,帮助教师更准确快速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给出合理的个性化指导意见,做出有效的过程性评价。通过数字化手段,科学合理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助力教学方式向更便捷、科学、高效的方向转变。

王靖,刘志文,陈卫东. 未来课堂教学设计特性:具身认知视角[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5):71-78.

张晓梅,胡钦太,田雪松,刘思琪. 智慧课堂教学新形态:
纸笔数字书写技术教学应用[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1).

猜你喜欢个性化作业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的思考与实践文学教育(2017年3期)2017-03-23个性化作业设计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新课程·上旬(2016年11期)2017-02-28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技巧探微广西教育·A版(2016年11期)2017-01-03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考试周刊(2016年18期)2016-04-14高中英语阅读及个性化作业的尝试以及相关思考研究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12期)2016-01-07刍议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方法新课程·上旬(2015年7期)2015-09-10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上旬(2015年2期)2015-06-02例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甘肃教育(2015年2期)2015-02-26高中物理个性化作业设计遭遇的困境及突围文理导航(2014年20期)2014-08-18

推荐访问:助力 技术优势 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