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谈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提高初中历史课堂质量

时间:2023-07-04 13:5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重要文化宝藏,教师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和品质。同时,教师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将历史中蕴含的各种家国情怀以及拼搏精神呈现给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课堂整体的质量。对此,本文针对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 途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34

在新课改政策下,对于初中教学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且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初中历史是进行人文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学科,而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对此,在初中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内容,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与品德不断进行吸收,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将历史课堂的内容不断丰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不断发展的基石,能够为我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文化,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交流,并且,传统文化能够展示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强弱,因此我们要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物质、精神、制度以及行为等,这些文化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却又能够合在一起对学习者产生影响。这些不同层次的文化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时代特征,为人们的思想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主要源于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融入道德的信念,能够为群众展示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待人接物的各种要求准则,从而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伦理道德思想等。此外,中华传统文化中还融合了礼仪、餐饮、服饰、军事、节日习俗等内容,可谓百花齐放。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提升综合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提高文化实力的重要表现。

(二)初中历史课堂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高初中生的历史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

民族自豪感是爱国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以及精神等理念产生崇高的认同感,并且愿意将其展现出来。传统文化的内容会随时间的前进而出现变化,能够不断丰富其中的价值。民族自豪感是一种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民族之间的平等尊重。要想培养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并且通过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将这种民族自豪感融入初中生的思想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不断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念,从而使初中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使初中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得到有效提升。

2.能够有效落实历史新《课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世界中的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很多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进一步降低。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在新课改的政策下,对于历史课程的要求是能够让初中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以及正确的“三观”,这对于初中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培养十分重要。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是将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传授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標。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历史文化以及中国的发展过程产生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人文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在初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对史前的知识产生足够的了解,对夏商周时期的各种文化进行了解,对于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也要有所了解。而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实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历史课堂内容,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

目前,很多的历史教师已经开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历史文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仅课程质量没有提高,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师教学理念太过落后。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的整体教学理念要不断创新,但是新的理念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提升,才能够在历史课程中体现出来,但是目前教师虽然正在不断对自己的理念进行创新,但是对于新型的教学观念缺少深刻的认知,在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时,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对于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部分历史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不深刻,在进行传统文化弘扬时,也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因此,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不能将传统文化与历史课程进行融合,只是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简单讲述传统文化,这就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深入,从而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弘扬。

(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问题

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初中生在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但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的压力大,在进入初中后,学生学习的课程也逐渐增多,并且课程难度也有所提升,因此,很多的初中生在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后已经很疲倦,并且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

第二,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深。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个国家的文化也不断进行渗透,很多外来文化已经进入我国,这些外来文化受到初中生的喜爱,与此同时,初中生会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落后的象征,降低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文化与历史课堂教学不能够进行充分融合。

(三)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在学生思想认知形成的过程中,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引导者。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各种言行以及修养、思维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够直接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历史课程以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历史课程中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度不高,并且不愿让学生花时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一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在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不能给学生正确指导,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并且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这对于教师在历史课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在历史课堂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并且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针对历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历史教师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历史教师的文化素养

在历史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是重要的引导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因此,在通过历史课堂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的文化素养能够直接影響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历史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

首先,教师要对历史课程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历史内容中的知识进行详细掌握,这样能够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容易开展工作。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并且要将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要对历史知识不断地学习,对于中国历史中的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水平,提高自身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这样能够使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使自己具备弘扬传统文化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对国家的政治、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及各种热点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将其中的历史知识挖掘出来,融入历史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将历史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还能够将我国的时事政治介绍给学生,提高历史课程的实效性。

(二)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

历史教师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弘扬传统文化,就要对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将历史课程中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视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呈现给学生,在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以多种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弘扬。

例如,教师在教学《灿烂多彩的隋唐文化》一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对隋唐文化进行预习,通过各种途径对隋唐的文化和历史进行了解,然后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找到有关隋唐文化的视频,将隋唐的文化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隋唐的盛世局面,然后将课程内容中涉及的传统文化摘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可以将历史课程中的内容与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通过对隋唐历史文化的了解,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隋唐时代的传统文化再次进行深入探寻,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并且还能够拓宽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三)在教学中组织实践活动

教师单纯依靠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但是经常运用这样的方式,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要采用其他的措施。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化的了解,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针对历史课程中的一个时代,设计实践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掌握得更加详细,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

例如,教师在教学《宋元文化》这一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对宋元文化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然后建立几个兴趣小组,选择其中的一项文化内容进行详细探究,如诗歌、书法等,然后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文化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同学进行尝试,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这种文化的传承价值以及整体概况进行详细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讲解的时候,对传统文化产生新的认知。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再将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阐述,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书本中的文化和知识更加了解,从而提高教师历史教学的效率,提升历史课堂的质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提高历史课堂的质量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是学生能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历史课程的目标进行明确,对历史教材内容中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历史教学手段进行更新,优化历史课堂的整体质量,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将历史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对各种优秀文化进行学习,感受中华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容易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同时形成爱国精神。此外,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保障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家怡、吴琳琳、陈凌等《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研究 ——以南京中学为例》,《学周刊》2022年第14期。

[2] 戴芳敏《浅议初中历史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外交流》2019年第24期。

[3] 魏礼智《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中华志愿者》2021年第8期。

[4] 魏秀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9期。

[5] 王安成《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外交流》2021年第6期。

(徐保国,1974年生,男,汉族,河南许昌建安区人,高级教师职称,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弘扬中华历史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7期)2022-10-31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历史上的八个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8期)2015-08-14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课堂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