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2023年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07 14: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3篇)(全文完整)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篇一

先说蜀国,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还有赵云,可都是黄金级的将领,一起建立了蜀国,可惜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刘禅却很无能。刘备死前,嘱咐诸葛亮,要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刘禅。诸葛亮答应了,刘禅什么都听诸葛亮的。可是人没有长生不老的。诸葛亮死后,刘禅就不靠谱了,他整天吃喝玩乐,相信鬼神,还相信不忠诚的大臣。落后就要挨打,之后蜀国就一级一级地在走下坡路。最后蜀国被司马昭所灭,皇帝刘禅和蜀国大臣们都被魏国大将司马昭抓了过去。刘禅被抓之后,司马昭让人唱魏国的戏,他听了很开心,为了刺激他,司马昭让人唱蜀国的戏,他听了还是乐呵呵的,真是乐不思蜀啊。

魏国也一样,曹操死后,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大儿子曹丕。曹丕还行,至少还有点理智,可曹丕传皇位的时候,竟然把皇位传给了八岁的儿子曹芳。曹芳年幼无知,任人摆布,魏国朝政都被司马一家所控制,他们换皇帝跟做游戏一样。最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干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魏国就灭亡了。姓曹的家族一代不如一代,也到了该亡国的时候了。

再说东吴,孙权建立了东吴,在位三十年,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他的后代一点儿也不争气,尤其是他的孙子孙皓残暴无能,还很奢侈,弄得东吴民不聊生。最后东吴也被司马炎所灭。

如果我能改编三国故事,我一定会让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天下贤能的人,哪怕是女的也行。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篇二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巨着——《三国演义》。读着这本书,“啃”着这些文字,就像是时光倒流,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三国鼎立的世界。我仿佛看到“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场面,又仿佛看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的那颗诚心。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最后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军之乱,董卓揽大权,群雄大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智慧和谋略,周瑜的心胸狭窄,关羽的义气等等。可以说,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罗贯中将他们刻画的栩栩如生,细细欣赏,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书本之中。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慧永远都会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这种例子举不胜数。书中虽然把诸葛亮和庞统神化了,但却不能改变历史: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二者皆得,就可安天下,但事实却安不了天下。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作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听从谋士的计策,就不会被狡诈的曹操吊死在白门楼之上。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跟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斩呢?

读了《三国演义》,谈谈国家,魏国,曾经威风一时;蜀国,曾经功成不居;吴国,曾经称霸江东。这么看来,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曹操统治的魏国在三国里是智谋最强的,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他们俩都有自己最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虽然他们都很有才能,但我认为都不如诸葛亮。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群的国度,能算得上有谋略的人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统领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败。

仔细想想,武侯诸葛孔明几次出征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而人们却认为是对的。他以先帝遗命为由,几次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了。难道魏国的人民个个都可以得以诛之吗?诸葛亮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但1、不出祁山,发展困难。2、先帝遗命,怎敢不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正如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篇三

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计。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不可能发生空城计。而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情都是编出来的。如果《三国演义》里没有出现这些事情,恐怕人们也不会对他那么崇拜了吧。

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吕伯奢家里,听见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令人气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误杀人还这么理直气壮,此人不奸,何人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

推荐访问:读后感 演义 小学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3篇) 2023年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三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