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语文探究性作业范文(精选3篇)

时间:2022-05-16 19: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作业,《辞海》解释: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而《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的活动,是检测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探究性作业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语文探究性作业3篇

第一篇: 语文探究性作业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李家小学 王洪波

摘 要:本研究对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的现状、有效性、作业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对引导学生客观地提出问题,自主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

 

一、研究的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小学科学不设书面作业,课外可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一改变的实施,使广大科学教师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使科学课作业的布置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科学课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多为完成课后练习,或完成同步练习,或预习新课,内容单一。

B、机械、重复的作业较多,并且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

C、科学课作业形式单调,死记硬背。

D、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作业少,操作性难。

同时对学生的科学课作业情况进行调查,我校三年级214名学生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对象

作业态度

作业需求

作业目的

三年级

4个班

认真

不认真

愿意完成

不愿意

学生的需要

老师、家长

一定要做

共214人

24%

16%

21%

42%

31%

69%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对科学课作业较为反感,做科学课作业时完全是因为怕老师批评、家长要求去完成。正是由于教师在布置科学课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心理负担。同时因作业占去学生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无法调动学生的创造精神,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作业的质量问题堪忧。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把科学课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做得事呢?同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二、探究式作业设计研究的意义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科学课的学习和作业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抄写和机械的记忆中失去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加上家庭和学校的不重视,使科学课程的教学难以得到保证。

探究式作业与传统的作业相比有探究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探究性作业下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很大的改变,学生不必死记硬背那么多结论性知识,而是更多富于生活信息,富有挑战意味,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引导学生懂得搜集、处理信息,从获得知识中获得体验。另外,其灵活、开放的特色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进行学习。

三、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原则

1、设计作业要遵循“法度”

“法度”即为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学生等。教师只有以此为准则,对此了然于心时,才能在设计作业时,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把握方向,突出检查、巩固、拓展的功能,使学生在作业中能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完成作业,得到能力的培养。

2、设计作业要“多角度”

所谓“多角度”就是要求设计作业时从不同方面进行,如,可以从调查型、实验探究型、操作型、趣味型作业等角度进行设计,也可以设计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等类型,防止学生作业机械模仿,随便应付,而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设计作业要有“梯度”

作业设计不能过难,也不能太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使作业内容让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健康成长。否则,学生会从失败中失去信心,失去完成作业的动力。

四、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

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内容既体现情趣性又要有价值的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采用的较常见的科学作业形式有:

1、实践活动作业

(1)种植饲养。种植和饲养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在科学课中有许多内容是这类活动,比如,三年级通过种植凤仙花、养蚕宝宝来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这些课的内容并不是课堂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观察,通过种植和饲养从中更直接地感受自然界的丰富和神奇,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乐趣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产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小制作。科学课中的小制作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比如,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自己需要的材料制造一艘可以运载货物的小船;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小车,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辆象“火箭一样快”的小车;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材料做一个“鸡蛋保护器”等等。这些小制作活动都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或废旧物品进行,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东西,引领着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使用恰当的工具进行创新,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收集资料作业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非常迅速,而且更新很快。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通过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里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显得非常重要。信息的搜集同样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比如,在学习了磁悬浮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资料寻找有关磁悬浮的信息资料。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等形式,获取一些最新的科学新闻,或了解一位科学家或者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最后要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成小摘录、作好笔记或写出读后感。

3、科学日记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天真烂漫的。他们是一群爱幻想的孩子,脑子里总会冒出许多个为什么,许多好奇的事。这些问题、疑问正是科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素质,即提出问题。但它们会象泡泡一样,很快就消失不见。因此,可以鼓励学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科学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对科学的幻想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教师从中不仅能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逐渐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

4、科学小论文

学习科学的过程一般以探究的形式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探索着,前行着,不断地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写小论文的形式就是一种展现学生探究思维过程的好方法。

5、调查报告

科学的教学过程一般以探究为中心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有时探究过程还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为了详细、全面的记录探究的过程,写调查报告就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6、试验计划

爱因斯坦说:“一个美妙的实验,通常要比我们头脑中提取二十个公式更有价值。”科学知识来源于科学实验探索的结果,而我们的学生要学习这些前人的经验,更应该通过实验,它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启迪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除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使之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试验计划的制定就是实现这一需要的有效途径。

另外,科学作业的形式还有观察记录、梳理数据采取的柱状图等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选择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五、探究式作业的评价

对学生科学实践作业进行检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更能了解其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对学生实践作业的检查,一般采取书面检查和口头提问的形式进行。书面检查就是对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制作的作品等进行检查,它是促进实践作业完成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口头提问主要针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实践作业,如养蚕日记、凤仙花生长记录等活动,教师除了经常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外,还可以通过口头提问达到检查的目的。

评价是建立在检查的基础上的,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挑战感和成就感,对科学学习充满乐趣。因此在对实践作业进行评价时,我们不是非常非常强调作业的对与错,而是在情感上给予更多关注,强调的是好与更好。我们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1)积分式:我们将科学实践作业按完成的及时与否、作业质量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校“海娃拾贝”实践贝的积分行动中,让学生在获得实践成功的同时,得到期盼的实践贝积分,增加他们对作业的成就感。

(2)展示式:实践作业的优秀作品通过展示达到激励的目的。我们将学生的作品或作品照、记录表、日记等在学校宣传窗的科技版块内进行展示,同时附上展示学生的照片,让全校师生都来欣赏他们的实践成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比赛式:为了保证实践作业的成效,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坚持完成实践作业,我们将有些实践作业如《养蚕日记》、自制橡皮筋动力车赛车活动、月相观测等列入学校科技节活动的比赛内容之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保证作业能较高水平的完成。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段历程。作业不仅是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作业,更是学生展示自我、自由发展、不断成长的舞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乐做善思,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丰富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2001年4月9日).教基[2001]6号

3、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2000(17)

4、易凌峰: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惟存教育网,探究学习

第二篇: 语文探究性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探究

王春宝

【期刊名称】《新课程学习:上》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更新,新型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以及运用语文的能力。

【总页数】2页(P.52-53)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探究

【作者】王春宝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探究 [J], 王春宝

2.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J], 董岳平

3.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J], 冯胜泽

4.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阅读策略 [J], 朱亚楠

5.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阅读策略 [J], 朱亚楠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三篇: 语文探究性作业

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

 

  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理念,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相互商讨,进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语文探究性教学对于实施学生语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辅导地位,但是学生完全靠自己探究费时多,难度较大,若无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的独立研究容易产生盲目性,所以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如何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呢?

  一、拓展探究的空间   

  1.挖掘语文学习材料的内涵。语文学习材料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伦理道德、文史哲等无所不包。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书本延伸到自然、历史、社会,要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语文新课程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这就更有利于探究性教学的进行。如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设置了“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综合性学习栏目,教师可利用这些学习材料,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独特价值的,但我们学习课文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或是面面俱到,所以对课文及潜藏的独特价值难以深入探究。而且有时单篇课文可供研究的要素也不够,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比较分析其异同,探究各自的独特价值,探讨普遍规律。如教人教版的语文新教材,可将课文《生命,生命》与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生命,生命》作比较,将课文何其芳的《秋天》与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比较,引导学生探求不同国度的作者在写作方法和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3.延伸教材内容,拓宽研究课题。课外课题是课堂研究的自然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产生联想,分析课题。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研究“桃花源理想社会今探”“从《桃花源记》看晋朝语言与今文的关系”。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研究“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深层动机是什么”“《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以现有的教材内容为主体,教学设计中除了列出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拓展研究外,还穿插编小报和小剧本,写讲稿或发言提纲、查阅资料等内容,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和研究课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为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良好氛围。问题是启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和中介。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这在课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这是语文学科的内容与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是人文学科,是诉诸丰富情感的一门功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如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上《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看中国石拱桥录像的精彩剪辑。学生欣赏了一幕幕优雅、美丽的卢沟晓月景致后,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了阅读。教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2.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语文学科的内容很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使其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习《推敲》一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感悟“推”“敲”两字到底哪一个字更为妥帖,这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位教师巧妙地把辩论赛引进了课堂,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边读边体会边讨论,很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这一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造成学生认知矛盾和冲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愿望和兴趣,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探究性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起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兴趣、炽热的情感。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要教师放任自流,教师的角色是学生探究过程的向导,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读懂了什么,再让学生找出关键句段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2.教师与学生建立“对话”的合作形式。语文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语文课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观察整个探究活动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学生靠他们自己的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负有主要的责任。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与学生“对话”,这种对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传道解惑”,也不是几名尖子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作一番“应答”,而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有时也提醒学生换一换思路,探究较困难的问题。更多的是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言说”,把自己的问题和理解、好奇和厌烦、热爱和痛恨、认知和想象、困顿和顿悟等通过对话尽情地表达出来。“对话”可以是心灵的、口头的、书面的、肢体的,它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推动、相互理解、心灵交往的过程,并体现“对话人生”的意蕴。这种师生的合作能使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3.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合作探究。由于探究教学是围绕问题的解决活动来开展的,这些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学生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分工合作。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他们的问题,批判性地倾听他人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并提出质疑。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探究效率。例如上《孔乙己》一课,可以设计一堂让学生合作学习的辩论课,这种合作包括了合作的精神,如彼此尊重、理解、宽容和欣赏,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和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同时,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鼓励参与体验 

  1.帮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过程。阅读,从其自然固有的本来面目来说,它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文本),探索、研究、理解、发现作者对这个世界某个方面的观察、感受与思考。美国学者史密斯把阅读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为认知性阅读;第二层级为理解性阅读;第三层级为评价性阅读;第四层级为创造性阅读。这个理论比较准确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自主阅读过程的层次性。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注重课文分析,如分段、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现在强调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不只是被动地倾听教师讲,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书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课文导读、预习、思考与练习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去阅读。对于学生理解不透的问题,教师则搭梯相助,让他们继续探究。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让学生体会鲁迅童年对大自然的感情,带学生参观植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乐趣。随着学生对一篇篇课文亲身进行探究实践,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  

  2.带领学生在语文探究实践中体验美。语文探究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体验美的过程。因为语文教科书本身“文质兼美”的内容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带领学生“入境”探究其中的理想境界之美、艺术形象之美、文章结构之美、风格情调之美、语言形式之美,让学生置身其境,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感受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出校外进行探究实践活动,这种探究活动不是枯燥无味的、模式化的,而是生动有趣的,让学生无拘无束、自觉自愿,出于对美的渴望和向往,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要而参与的实践活动。如作文教学结合课文的新闻、调查报告写作,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考察,带着问题观摩现场,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如果写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就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体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朴素情感,继而升华为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也可与探究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让学生到动物园当讲解员,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要当好讲解员,学生必须自主设计准备步骤,当学生走进动物园亲历实践,以大方自然的仪表、生动流利的解说赢得游客的赞许和肯定时,自然会得到喜悦和兴奋的体验,得到美的享受。   

  3.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和练习。“语文即生活”,在语文教学指导下的作业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鼓励学生“做中学”。法国的现代语文教学很注重社会实践、职业常识及其应用文体的训练。写报告,拟提纲,编报纸,做广告……通过特别的形式锻炼学生动手做事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观察学习,给他们留下创作的空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探究性的思考题,设计课外练习:(1)制定课外读书计划,学会使用工具书,做读书笔记;(2)设计社会调查方案,包括明确课题、选择对象、进行步骤、资料收集整理、注意事项等;(3)设计小组讨论题,将小组讨论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扩大和延伸课堂学习的内容;(4)策划知识竞赛,学会设计知识竞赛题目并组织活动,巩固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训练自己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重在策划与参与过程的体验。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大趋势,新世纪,新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改下实施语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探究性教学这个新课题面前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打破教师传统的固有的角色意识。实施探究教学实际上在于教师要不断激励自身的探究意识,具有求新的渴望和热情,这样才能从课程教学中发掘最佳的探究途径和策略并有效地实施。

             

                    

                    隆昌县胡家中心学校 李文胜

                         2008年6月30日

推荐访问:作业 语文 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