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

时间:2023-03-01 1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1  《大象保姆》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大象芝加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主人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中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教学中我注重以情感人,以情促人,引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1

  《大象保姆》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大象芝加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主人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中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教学中我注重以情感人,以情促人,引起学生的共鸣。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情节描写也非常生动。所以教学初始,我注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画出课文中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

  这样的学习以情景入手,披文入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读书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与之产生共鸣。

  由于有情感的参与,学生从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情态激动。有的孩子在说到大象被铁链勒得皮开肉绽,但顾不上疼痛,还使劲挣扎,一心想要救孩子时,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有的孩子在说到大象终于将拴它的大树连根拔起时,已是泣不成声。此时的他们,完全被大象这种救护孩子的精神感动了,我顺势引导他们,为什么大象这么忠诚,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来进一步深化主题。

  在学生心潮起伏之际,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物都有这么深的`感情,让我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在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呢?你应该怎么去做呢?此时的孩子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他们的老师,还有的孩子想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他们用自己真诚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此处的拓展训练使学生心存感恩,明白了爱的存在。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2

  1、说教材

  《大象保姆》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告诉人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动物,增强动物的保护意识。课文语言质朴,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具体事例,感染学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学生大多8-9岁,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孩子毕竟还小,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我就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

  3、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前几篇精读课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特点,预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大象勇敢、忠诚的特点,难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大象舍身护主、忠诚无私的形象,说出故事梗概。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说故事情节,感受大象的可贵精神。

  4、说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弘扬他们的个性,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文。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悟,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景,获取真实地感受,并对文本中感兴趣的

  地方能有自己的想法。《大象保姆》这篇略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表达思想为教学目标。

  5、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为了让学生阅读中更快的感悟课文,我在导入课题时,从保姆的工作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饲养员对大象的评价感受大象的勇敢和忠诚,产生对大象的喜爱之情。我利用了学生生活的积累,让学生认识到保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大象对于卡林一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大象和他们*时相处得非常融洽。带着这点认识阅读课文,更便于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认读生字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多种读生字方法例如:小老师领读、同桌读、开火车读。边读边理解词语,就不理解的词语提出疑问。采用了图形演示、联系生活分别讲解“忠心耿耿”“饥饿难熬”“保姆”等几个词语,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进语言文字,让静止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

  三、创设情景

  教学中我选择从图入手,让学生首先有直观的情景。同时,生动的图片能大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课题中的保姆一词,让学生懂得是拟人的写法,抓住课文中的描写大象动作的句子,让学生把图片与课文相结合,脑海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出现大象勇猛无敌的形象,感受他舍身救小娃的忠诚无私。走进文本情景,获取真实地感受,并把英勇的形象通过朗读抒发出来。在感悟的同时,了解本课的表现手法,抓住故事情节。

  四、悟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次教学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出示的要求有目的的学习并交流经验,取长补短高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指导朗读环节,教师采用了让学生谈感受或有感情的朗读两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体

  验,以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第三到第二十一自然段,读大象与鬣狗搏斗的表现要富于变化,有时语速要舒缓,有时语速要急促,有时语气要低沉,有时要*静,有时要激动,以便表达惊险的的情景。第二十自然段大象解决鬣狗的问题后,心情轻松,语速稍慢、语气略重。

  五、提高认识

  在引导学生抓课文梗概后,我引导情感升华,让学生去争做一名爱护动物的小卫士,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赞美大象,从而培养孩子的保护动物的意识。就学生最了解的家中的动物,进行观察,并为保护动物提一提建议。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

  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眼泪就忍不住的往外流,动物和人之间竟有这样挚的情感,而我们人与人之间更应该珍惜彼此亲情,友情。

  《大象保姆》讲述了大象芝加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主人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教学中我注重以情感人,以情促人,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情节描写也非常生动。所以教学初始,我注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画出课文中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这样的学习以情景入手,披文入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读书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与之产生共鸣。

  在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情态激动。有的孩子在说到大象被铁链勒得皮开肉绽,但顾不上疼痛,还使劲挣扎,一心想要救孩子时,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有的孩子在说到大象终于将拴它的大树连根拔起时,已是泣不成声。此时的他们,完全被大象这种救护孩子的精神感动了,我顺势引导他们,为什么大象这么忠诚,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来进一步深化主题。

  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物都有这么深的感情,让我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在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呢?你应该怎么去做呢?此时的孩子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他们的老师,还有的孩子想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他们用自己真诚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明白了爱就在自己的身边,从小就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大象保姆》教学设计3篇

《大象保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演示文稿(大象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同上)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 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扩展2)

——三年级《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大象保姆》教学反思?1

  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眼泪就忍不住的往外流,动物和人之间竟有这样挚的情感,而我们人与人之间更应该珍惜彼此亲情,友情。

  《大象保姆》 讲述了大象芝加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主人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 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教学中我注重以情感人,以情促人,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情节描写也非常生动。所以教学初始,我注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画出课文中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这样的学习以情景入手,披文入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读书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与之产生共鸣。

  在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情态激动。有的孩子在说到大象被铁链勒得皮开肉绽,但顾不上疼痛,还使劲挣扎,一心想要救孩子时,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有的孩子在说到大象终于将拴它的大树连根拔起时,已是泣不成声。此时的他们,完全被大象这种救护孩子的精神感动了,我顺势引导他们,为什么大象这么忠诚,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来进一步深化主题。

  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物都有这么深的感情,让我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在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呢?你应该怎么去做呢?此时的孩子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他们的老师,还有的孩子想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他们用自己真诚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明白了爱就在自己的身边,从小就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年级《大象保姆》教学反思?2

  《大象保姆》教学中我注重以情感人,以情促人,引起学生的共鸣。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情节描写也非常生动。所以教学初始,我注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画出课文中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

  这样的学习以情景入手,披文入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读书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与之产生共鸣。

  由于有情感的参与,学生从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情态激动。有的孩子在说到大象被铁链勒得皮开肉绽,但顾不上疼痛,还使劲挣扎,一心想要救孩子时,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此时的他们,完全被大象这种救护孩子的精神感动了,我顺势引导他们,为什么大象这么忠诚,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来进一步深化主题。

  在学生心潮起伏之际,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物都有这么深的感情,让我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在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呢?你应该怎么去做呢?此时的"孩子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他们的老师,还有的孩子想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他们用自己真诚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此处的拓展训练使学生心存感恩,明白了爱的存在。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大象保姆教案3篇

大象保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根据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勇敢、忠诚

大象保姆教案2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故事,赞扬了大象对主人的忠诚和恪尽职守的精神。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突出重点”这一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感悟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以及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2.通过理解“忠心耿耿、咆哮、不知所措、贪婪”等词语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

  【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录像、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二、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1)介绍有关大象的知识,以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2)默读课后思考题,明确学习要求。

  三、自学课文,直奔重点

  1.默读,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全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大象加芝柏提是怎样帮主人做事保护主人的孩子的故事。

  2.反复自由朗读。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思考:在卡林眼中为什么把加芝柏提看成世界上最好的大象?表现在它两方面的性情上:一是勇敢,二是忠心耿耿,特别温顺。

  3.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非常勇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对主人忠心耿耿,非常温顺?

  (1)从鬣狗两次来冒犯,大象与之搏斗的情境看出它非常勇敢。着重引导学生读悟15至17自然段。

  (2)从大象奋不顾身地保护主人的孩子的情景可以知道大象对主人忠心耿耿,从“拢”字可以体会到大象非常温顺。

  4.在读书过程中,画下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再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四、讨论交流,体验探究

  1.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试着在文中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答案。

  2.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及时梳理,确定解疑重点,教师适时点拔。

  3.把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

  ①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受感动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②小组赛读。

  4.教育我们要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

  五、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孩子的"。

  2.此时你想对勇敢的大象说些什么?

  3.想象加芝柏提还为主人做了哪些事情。

大象保姆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演示文稿(大象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 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篇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

  课题

  大象的耳朵

  课时

  第2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目标与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要轻信于人,要坚信自己的主张。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要轻信于人,要坚信自己的主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入文,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象》。

  2、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3、出示小象的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注意文中的多音字。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似、耷、咦、竖、竿、舞、痛、烦、扇。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竿、烦、耷、扇、似。

  (1)比较认知“竿”和“耷”: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配合图片认知和生字组成认知进行)

  (2)“似”和“扇”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把字写好看。

  (3)“耷”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认知进行)

  5、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大象为什么耷拉着耳朵呢?小伙伴们的话对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一起来认真学习《大象的耳朵》吧。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ā)拉着。

  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说:“咦(yí),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shù)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

  (注意语速的快慢,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读出大象、小兔子和其他小动物的语气来。)

  2、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ɡān)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wǔ),吵得大象又头痛(tònɡ),又心烦(fán)。

  (认真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大象的自言自语来。)

  3、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shān),就能把他们赶跑。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仔细思考大象的语气,注意停顿。)

  五、课堂展示

  1、戴上漂亮的头饰分角色读一读文章。

  2、说一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发生改变的。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根、最、遇、兔”的注意要点。(预设:“兔”不要

  少一点;“根”注意“木”做偏旁,捺变化成点;“遇”注意偏旁的写法;“最”注意“日”的写法。)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大象的耳朵》”,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出示换偏旁的练习,大家进行开火车组词训练。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7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ā)拉着。

  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说:“咦(yí),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shù)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

  1、看谁读得好,读得通顺、流利。

  2、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3、“耷拉”是什么意思?

  4、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5、说一说:为什么课文开头要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呢?

  6、总结:“耷拉”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7、“慢慢地”写出了什么?

  8、小兔子拿自己的耳朵和大象的耳朵比,结果得出了什么结论?

  (二)交流分享。

  想一想:小兔子拿自己的耳朵和大象的耳朵比了比就这样说,你觉得对吗?

  (三)品读第8—11自然段。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ɡān)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wǔ),吵得大象又头痛(tònɡ),又心烦(fán)。

  1、小羊的耳朵是怎样的呢?和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的?

  2、“不安”是什么意思呢?

  3、说一说自己积累的词语。

  4、原来听多了别人的话,大象也没有主见了呢。

  5、“怎样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6、过渡段,承上启下。大象想改变自己的耳朵。

  7、思考:大象的耳朵撑起了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呢?

  (四)课堂展示:大象为什么感到“不安”呢?

  (五)品读第12—13自然段。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shān),就能把它们赶跑。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有什么作用呢?

  2、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

  (六)课堂交流。

  1、你从大象、小羊、小兔子的身上明白了什么?

  2、大象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预设:悠闲——不安——心烦——坚定

  3、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耳朵的作用。

  预设:蝙蝠兔子……

  4、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有着特殊作用的尾巴、眼睛、触角……

  三、中心点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话,要有自己的主张;要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大象的耳朵》”,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布置

  1、把课文读流利,讲给爷爷奶奶听。

  2、把你懂得的道理写在小本本上。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学习课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谁能像这样用“像”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2、学习2—8自然段。

  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这样大、这样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为小动物们的耳朵竖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屏幕上的话,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有病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从这句话来看,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3、学习9—12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读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结果怎么样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5)、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要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最好。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从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你想对大象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

  似的 耷拉 竖起来 竹竿 撑起来 跳舞

  心烦 扇子 遇见 头痛 不安 慢慢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学习课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谁能像这样用“像”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2、学习2—8自然段。

  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这样大、这样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为小动物们的耳朵竖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屏幕上的话,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有病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从这句话来看,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3、学习9—12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读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结果怎么样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5)、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要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最好。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从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你想对大象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大象的耳朵

  耳朵耷拉着→虫子飞不进来→做自己最好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 (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 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 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 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 (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 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 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 (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 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 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 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 (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 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 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7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预测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学习,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猜中了谜语,就可以把它叫出来呀!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出示课文插图:大象)

  3.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象?(当学生说到大象的耳朵时请同学用自己的说说大象的耳朵)

  4.出示生字“耷”,趣味识字。

  5.(出示插图中其它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6.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提升。

  1.出示重点语句“你家是人家,我是我。”

  2.抽生说说大象是为什么这么说。

  3.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认真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竖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 (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 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 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 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 (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 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 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3、通过感悟课文,体会哪怕再多的人说的事情,也不会变成真的,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象的耳朵》,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

  似的 耷拉 竖起来 竹竿 撑起来 跳舞

  心烦 扇子 遇见 头痛 不安 慢慢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二、学习课文。

  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谁能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谁能像这样用“像”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2、学习2-8自然段。

  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的耳朵这样大、这样有特点,为什么小动物们却说它的耳朵有毛病呢?(生:因为小动物们的耳朵竖着,大象的耳朵耷拉着。)

  (2)、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2-8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屏幕上的话,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有病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怎么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从这句话来看,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3、学习9-12自然段。

  (1)、请你们自由读9-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2)、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以后结果怎么样了?

  (3)、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4)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5)、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课件出示“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要坚持做自己,因为做自己最好。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从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你想对大象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大象的耳朵》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大象的耳朵

  耳朵耷拉着→虫子飞不进来→做自己最好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是个生字,掌握“似、扇”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同学们请看这是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预设:

  (1)有一对大耳朵

  (2)耳朵像扇子

  (3)耳朵耷拉着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

  4、师出示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拉着。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强调:这句话介绍了大象的耳朵)

  2、学习生字“似”、“扇”

  课件演示:

  似:多音字

  扇:多音字,象形字,从“户”从“羽”。

  扇,篆文(户,小门)(羽)

  讲扇,写扇。

  本义,名词:羽毛花草装饰的门扉 shàn。 本义只见于古文

  量词:片,块 shàn。一扇窗、一扇门

  名词:翻转鼓风的轻巧薄片 shàn。 扇子 电扇 绢扇 蒲扇 纸扇 折扇 风扇

  动词:摇动鼓风的薄片 shn扇煤炉 扇动翅膀 扇风点火

  3、仿说练习: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小兔子有一对长耳朵,像叶子似的竖在头上。

  有、耳朵,像。

  对比学习“耷”和“竖”两个生字。

  过渡:

  4、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习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吧。

  指名读,课件展示:

  生: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师:我从你的读中听出了小兔子的疑问(好奇)。

  生: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师: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惊奇、疑问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小兔子和小羊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

  生: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大象的耳朵和他们不一样,是耷拉着的。(板书:耷拉?竖着?)

  师:听了小兔和小羊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谁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大象也信以为真。

  师:老师现在就是大象,你们就是文中的小动物们(给学生发头饰)

  “小羊,你认为我的耳朵有毛病吗?”学生回答

  ……

  (如果学生说没毛病,提到:文中的小动物们怎么想。)

  看来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5)“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名读,齐读。

  用“怎么才能”练习说话,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6)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齐读这句话。(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结束语: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共同探讨大象耳朵的奥秘。

  三、我会写

  指导书写“遇”(“扇”)

  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竖着 耷拉着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保姆》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动物大象作文3篇

动物大象作文1

  几年前,我到过上海的西郊动物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河马、狮子、老虎……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大象了。

  大象有一层楼那么高,我要高高地仰起头才能看到它的脸。只见它两只大大的耳朵好象两把大扇子,还不停地扇着。一根长长的鼻子随着身子的走动不住地两边摆着。它的腿则粗得好象四根大柱子,我抱都抱不过来呢!和它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它的尾巴可就显得又细又短了,看了让人觉得特别有趣。

  象宫里,大象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悠闲地吃着东西。一头大象伸出了长鼻子,卷起一堆草放进嘴里,然后闭上嘴巴咀嚼起来,好象在细细地品位。我买来香蕉撕开外皮,把果肉扔给大象,大象甩出长长的鼻子灵巧地接住,放进嘴里美滋滋地吃了起来。看着大象可的模样,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