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故乡散文随笔【10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1-02 18: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故乡的散文随笔1  关于故乡,我真的没什么可挑出来显摆显摆的。——题记  前面翻过那座不起眼的小山就是我的故乡了,看吧,的确小得要命。  周围遍布着错综复杂的杂草丛和雨后积起的水潭,太阳毫无预兆得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故乡散文随笔【10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故乡散文随笔【10篇】【优秀范文】

故乡的散文随笔1

  关于故乡,我真的没什么可挑出来显摆显摆的。——题记

  前面翻过那座不起眼的小山就是我的故乡了,看吧,的确小得要命。

  周围遍布着错综复杂的杂草丛和雨后积起的水潭,太阳毫无预兆得射进水潭,亮亮地刺眼得让人直叫心烦。*日里,没什么过年或什么让人关注的节日之类的,难免会有人会为此来光顾这巴掌大的地方。

  车不急不缓地穿过群山,一座座山峰不高不畏,好像可与我并行。树杈上都挂满了一串串的冰柱,晶莹透亮,比那雾松更引人入胜。因为这里的路不算宽,所以开车的人永远是最提心吊胆的一个,眼睛直直地等着车窗和后车镜,生怕一留神车就与旁边的树丛擦肩而过。最让人心烦的还是这坑坑洼洼的泥路,记忆最深的是在夏天在车中一起一落地弹跳着,原本就已汗涔涔的人们越发头疼。但小孩们就可乐了,好像是因为城里没这好玩的玩意儿,竟享受起这会“跳舞”的车。绕个七八圈就到了。下车的人们不免发出一阵唏嘘,庆幸自己结束了这痛苦的旅途。

  不用解释,路边的一坨坨黑糊糊的不明物也就是刚经过的一群群野牛肆无忌惮地排泄出的牛粪了,不习惯的人觉得有些令人作呕,习惯了的呢,竟也会觉得这种天然的味儿是怀念的了。往上坡走,“嘎嘎”声杂乱无章地遍布着,那是野鸭受到惊吓的撕心裂肺的喊叫。大人们捂着耳朵不急不慢地走过去;胆儿大点的小孩们则是邪恶地往鸭子堆中扑去,看它们恐惧地往草丛中钻去的窘态,倒也笑得不亦乐乎。

  发现了没?越往这低低的小径上走,越就越吃力。这时,胆儿小的就别硬撑着回头了,身后这时就感觉像那种站在城里的观光楼的最高层往下望,脚后下方就是另一批的人的人头微微攒动。小孩们这时就不敢逞能了,小手紧紧握住深深嵌进石墙中又微微有些突起的岩石,姿势显得十分滑稽。大人们背着手踱着,力不从心走了几步又自由地歇了歇脚,顾了顾这小径的身旁的浅浅的荷塘。只一眼,就许久没再继续踱步了。

  与阳光相交融的荷塘上面,看到的是裸露在阳光下的田田的叶子,一大片肆无忌惮地展开,也碰巧正为在叶子的拥护下生长着的一些零碎的白的黄的浅红的不知名的水花挡了滚烫的阳光。镶嵌在叶与叶中间的那些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乍一看,就便回不了神了。不论大小,都定定地死瞪着这浅浅的小荷塘,老人家们则清一色都早已放空了。这便是应了周敦颐中的《爱莲说》,这正是不俗不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大家子们对视着会心一笑,也便继续往小径上上路了,谁也没点破,但谁也心知肚明。关于故乡,我深知我了解不够多,因为它不够花俏,不够妖娆,不够难忘。永远只是在我的心中浅浅地划过,不会留下它的痕迹。小小的它不懂怎样吸引人瞩目,只是永远呆在那山的后一角,默默做着自己,或许不够美丽,但却自然。

  关于故乡,只有我懂我对它的情愫。

故乡的散文随笔2

  故乡,正如一涓河流,承着快乐,载着希望,不疾不徐地流淌进我的心房。她是三月的春水,沁着桃花缤纷而轻盈的清香,携着天穹映下的湛蓝色与河底的隐约新绿,她带给我充实的欢悦,带走了愤懑与不屑。

  依稀梦中,两个孩子在南河边浅浅笑着,恰似南河水浅浅漾着。

  彼时正值七月上旬,我与堂妹结伴至南河寻找写作素材。柳树深青浅绿,枝条伴着微风惬意地飘啊飘,就像是一位少女裙袂上缠绵的流苏。而这位少女正是小城新津的碧蓝衣带——南河。

  请随我看她,袅娜多姿,清纯可人,一切都淡淡的:像被雪水漂洗过上万遍的天空;起伏有致,扶疏圆润的小山;稀疏得像阴天夜空里的星辰般的游人;淡泊如梦的河水……正午时分,河面升起一层水雾,宛如窗棂上薄如蝉翼的乳白色纱帘,烟波浩渺,是一种不可触及的朦胧,令人向往的远方……

  带着夏日的一丝睡意和顽童的九分无厘头的兴奋,我们凭着桥栏远眺,一头是神秘莫测的青青萍水,一头是连接着大树与大堤的河流。

  我匆匆忙忙地写下一段文字,一位老者踱步过来,端详我两眼,眯着眼看看我手上的纸,含笑道:“小伙子,让我看看你的作文如何,可以吗?”我本是不愿给他看的,因为我天性本就不太喜欢那种过度严肃、拘泥守旧的老人,但是我看他双眼笑得像天边挂着的又细又弯的月牙儿似的,颇可亲可爱,加之我对这篇文章还比较有自信,就递给了他,然后笑嘻嘻地蹦蹦跳跳地到浅水区和堂妹拈田螺去了。

  我们伏在石板上,头和手都极力往前伸,既想伸得很远很远,又不想掉下水去。想必从远处看,我们就像两只大型的笨拙的爬行动物罢。我把手探进河水中,像是探进一个未知领域一般。河水凉凉的,爽爽的,我感觉到一股夏日独具的凉意从指尖穿梭到心头,像火车驶过隧道后的豁然明朗。这三月春城的温度,我们的嫩藕般的手都仿佛在被慢慢消融,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踏实。河水还算清澈,借着午后日光,我一半摸索一半谨慎地顺着石板寻田螺。下手要又准又稳,否则轻轻一触,田螺就不见了,俨然孙悟空打人参果时,果子遇土即入。起风了,河面上泛起涟漪,浮光跃金,当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我轻轻松松就捡了一把田螺,可堂妹还在费力地探着。这时,那位老者冲我招招手唤我过去,我便抓着田螺,两手湿漉漉,双颊汗淋淋地赶过去。他笑容可掬地点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赞许,又有几分捉摸不透地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文章还算写得不错嘛,”听他说话的口吻,我断定他曾是个老师,“不过,有的地方用词还不大准确。你看这里,咱们的南河怎么能说成是‘名不见经传’呢?应该还是有不少文人墨客写过南河的罢!”

  也许这就是界定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罢,年少轻狂的人对于故乡是有些轻蔑的,而真正成熟的人是珍视而崇敬其故乡的,并且将她置于最高信仰。

  夕阳无声地笼罩了南河,她此时此刻是幽幽的墨蓝,河中央又是一轮鹅蛋红,河两旁的柳林顿时安静下来,就像贪玩的小孩受到家长的责骂。风散去,喧嚣也归去,甚至时间也滞留了,这一瞬,静谧得让人失去记忆;下一瞬——新津披上华灯时,浮华得让人想要逃离。夕阳笼罩上了我们的发梢,我们的指尖,以及我们的心头……

  无论是离家的游子,多愁的诗人,思蜀的浪徒,无论走遍千山万水,看遍奇山异水,他们心中永恒的答案,他们的心之所向心之所依永远都会是故乡,那个自己眷恋而又热爱的地方。

故乡的散文随笔3

  阿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破旧。可能是刚下火车看到陈旧建筑的原因。

  某些时候,有的现象很有意思。比如我对大金国的历史所知甚少,还不如对金庸笔下一个虚拟人物了解的多。

  当车在阿城内行驶,看到金、上京之类的字眼时,我先想到的是,完颜洪烈,这里就是你的故乡吧。

  想想女真,从这里起步,征服中原,迁都燕京,的确有他们崇尚的海东青精神。

  看过博物馆,和徒有虚名的金太祖陵。既已迁至大房山,这里怎么能再称之为他的陵寝呢?

  寻找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费了我一番周折。原来它就在眼前,却茫然不知。

  周围一个居民笑着对我说:“城墙就是那土堆呀!你去看过完颜阿骨打陵墓没有。”

  我也笑了:“看过了,也是土堆。”

  多少历史,都归于这尘土。

  象北京的金帝墓群,如此声名显赫,也逃脱不了被后世毁灭的命运。

  而曾经的会宁府,只是这绵延的土坡,类似于堤坝。有一段较高,我爬了上去,远眺,唯见庄稼村庄。

  穿的是裙子靴子,下来时很是麻烦。不由觉得,还是不能小看这古代城墙呢。

  八百年前的往事,乱世流离。那时曾有多少江山美人,多少英雄奸臣。多少国破家亡,慷慨悲歌。

  想起很多片断,很多故事。

  后来去看了阿城*寺。这古老的建筑,同样经过毁坏,修复。只是现在清晰可见,就在眼前。

  而金的那段历史,我只能够去想象。

  就象在金太祖最初的陵墓前,去想象他的那段人生一样。

  不堪异族残暴统治,愤而起家。可是后来的金,对自己掌中的异族,何曾没有残暴。

  在评书里,岳飞是英雄,金一直是外敌。

  即使在武侠小说里,也一直觉得完颜洪烈殆思竭虑维护的,不是正统。一直把他为国的所有努力与阴谋诡计联系在一起,总象正邪不两立,各路武林人士对他有民族大义的愤慨。

  历史是很难明诉的,更难以简单用是非正误区分。

  ……

  还是现代的一切更为精确宏伟。虽然我们正在谛造着下一个历史。下一刻,一下个几百年,我们留下的一切是否还在。又有谁来缅怀今人。

故乡的散文随笔4

  生活太匆忙、太繁琐、太沉重,我们没有时间聆听。精神太疲惫、太紧张,太压抑,我们没有心情聆听。那么很多个独处的时刻,我们会干什么?

  夜晚,当夜幕降临,当浓重的夜色笼罩整个大地的时候,我们独处于一隅,扭亮一盏小灯,任心绪飘荡;任那橘黄色的灯光柔曼一壁的心事。打开音响,开始聆听。聆听歌声,聆听莎拉.布莱曼那天籁般的空灵、飘逸的歌喉。让风轻云淡的音符在黑夜的每一个角落响起,让轻盈、惆怅而凄凉的歌声穿越星空,撞击心灵。这一刻聆听一种感动,聆听一种精神上的合唱与思绪上的共鸣。穿越斯卡布罗集市,我们感受到的是战争的残酷与罪恶,感受到每一场战乱,存活都是一种胜利,在没有什么正义与非正义可言的战争之中,生命是惟一可以言说的东西,而爱,让人们可以不轻易放弃生命。

  寂静的下午,当夏日疲软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当细碎的阳光斑驳一地旖旎如梦的树花的时候,我们手拿一本诗词集,我们在聆听。聆听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大志愿与满怀抱负。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中感受诗人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无可奈何与纵情山水、消极遁世的桃源思想。存在与虚无在这一刻交替轮生。

  穿越了千年的岁月,我们在聆听。聆听李煜古老的悲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千古一问,一字一泪,一声一泣,“草木含悲,风云易色”。然而,历史终究还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历史匆匆,是不会为某一个人停留下她急促的脚步的,她大浪淘沙般的气魄也不会对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亡国诗人”产生半点的同情与怜悯之心历史的前进与更迭必然是以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一个君王的悲剧性的命运为代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也只是历史的必然与个人命运的必然。

  八月的早晨,阳光明媚而温热,被空调过滤掉的热气在窗外四处游荡。寂静的心,此刻是如此恬美,因为正沉浸在《瓦尔登湖》。在梭罗的笔端里聆听这里对清澈见底的纯粹生活的诉说。选择这一份远离喧器的恬静,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善,让自己“不至于在临终时才发现自己不曾生活过”。我们的心随着孤独、寂寞的梭罗在这里建筑木屋、开荒种地、沉思写作,沐浴在瓦尔登湖的月光中,陶醉在痴迷的幻想里,过着一种原始、纯朴、自然、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在远离尘世的这一刻感受田园生活的甜美,感受这宁静世界的久远与心灵的交融。

  聆听是一种美德。可以让我们沉淀思想,存留纯净;剔除杂质,保留淡定。聆听是精神的享受,思想的深远。记得有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聆听。的确,聆听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宽容、谦逊的人格,也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而一个善于聆听的人,必然是一个对他人还有敬意,知道尊重他人的人,而这样的一个人,往往是我们愿意与之交往,愿意彼此倾诉与倾听的人。美国前总统比尔。*就是一个非常善于聆听的人。他每次和人谈话的时候,总是专注的注视着你,专注于聆听你的话语,这为他赢得了很多的好感。也最终为他赢得了总统的宝座。

  聆听是一种感动。一次知心的接触,一次倾心的交谈,一次认真的、专注的倾听,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以及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那些善于聆听的人,必然是我们倾诉的对象,是我们赖以交往的精神依托。我们往往会因对方对我们的促膝交谈而感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之而纯粹,而简单。有人说,人在六分钟内可以决定彼此能不能成为朋友。这期间聆听起到很大作用。心与心的交往,精神与精神的碰撞,常常使聆听得到升华,使聆听达到了至高至纯的境界。

  聆听是一种难忘的记忆。很多个似曾相识的岁月在一天天逝去,而我们的记忆在一天天遥远,犹如黑夜里的流星昙花一现,而聆听使我们回朔过去,拉回那不曾远去的岁月,唤醒珍藏在我们心底的那份感动与记忆。聆听再次照亮我们的人生,审视我们的步履,使我们有机会、有心情回首一下曾经的履程。回顾与展望,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明媚,更加值得珍惜。

  让我们学会聆听。学会聆听,我们得以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此完善我们的人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是一个完善自我、审视自我的途径。

  学会聆听会使我们精神崇高,思想悠远。使我们知识丰富,心底明净。学会聆听,学会交谈,也就学会了一种智慧的态度生活。

  学会聆听。让我们在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中,放飞心情。丢开一切羁绊,聆听自然,聆听心灵。聆听每一次花开,聆听每一声泉淙;让我们丢开自我,丢开矜持,放弃独孤,放弃寂寞,带着一份真心,带着一份赤诚,用心聆听,打开心扉,感受这世界的美好,感受那份难得的心音,感受世界这一刻的律动.

故乡的散文随笔5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地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故乡的背影······”翻着蒙尘已久的席慕容的诗集,我的眼中雾蒙蒙的一片。有多久了?没有回去看看诗里的故乡。故乡的山还是青如眉黛吧?故乡的人还是清澈见底吧?故乡的一切还是依旧年轻吧?而我,已白发苍苍。

  离开老家已经六十多年了,年轻的时候,总是想逃离着家乡的一切。去遥远的城市,假装是一个坚强的女子,日日拼搏奋斗。每当异乡孤独,总是会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

  老家在四川南部的小镇,叫九丝城。老人说,所谓九丝,就是用九两蚕丝可以将整座城围起来。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山上有明代的石刻,山顶住着一群古老的民族。老人说,山顶的旧址,是僰族人的故居。据史料记载,四百多年前僰人在这里生活,建武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称夜郎市,九丝城山是僰人的军事根据地。僰人的首领为阿大王、阿二王、阿三妹,人称“阿氏三雄”,僰族是当时西南地区势力较强的一支少数民族,由于不服朝庭统治,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被消灭于九丝山上,从此僰人销声匿迹,只有千仞绝壁上悬棺古墓留下不解之谜。望着悬崖上的悬棺留下的遗址,少年时的好奇心总是砰然而生,多希望有天可以攀上悬崖,解开僰族的神秘传说。

  最喜欢,是故乡的雨。夏天是不匆忙的季节,若遇上雨天,一家子人都呆在家中,那是最惬意的。大人总喜欢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便是一桌麻将,而小孩子,则守着电视,笑的嘻嘻哈哈。其实他们不知道,端个摇椅,放在阳台上,或是安静的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或是大声朗读诗歌,或是看着飘洒的雨,其实最好不过。那些年轻的雨季里,遇见了三毛,遇见了席慕容,遇见了李煜,遇见了有趣的文学世界。

  春天的故乡,是个繁忙的季节。春耕的山上山下,都是农民的身影,有老人,有青年人,有小孩子,全家一起出动,风风火火。挖地,种玉米,除草,杀虫。三月的春天,繁忙而充实,劳累的时候,抬头一看。对面山坡上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艳艳的一片连着一片,彰显着付出和收获否认魅力。

  秋季的故乡,更是散发着浓郁的喜悦。黄灿灿的稻谷在眼光下特别的耀眼,这个丰收的季节。总是三家两户的凑在一起,你帮我,我帮你,不亦乐乎。山上的梯田,逐渐逐渐的变得光秃秃的了,而农民的谷仓愈来愈满了,谈笑中透露着满满的幸福。繁忙的秋收季,无法阻挡童心的飞扬。树上的蝉,地里的蚂蚱,山上的蛐蛐,田里的泥鳅,总是惹得一拨一拨的孩子追逐。瞬时间,漫山遍野都是欢声笑语。小小的九丝城,朴素的一群人。

  故乡的冬是有雪花的冬,某个冬日早晨,推开窗户一看。外面早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山上,地里,菜园里,雪白雪白的。起床,把火炉少的旺旺的。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磕着瓜子,拉着家常,其乐无穷。顽皮的小孩,总是不听大人的嘱咐,固执的跑到庭院去。呼朋引伴,很快就组成了雪球作战队,飞过来飞过去的雪秋,成了雪白的焦点。这时,大人早已忘了因怕孩子感冒而不让孩子出门玩雪,都童心未泯的加入打战的球队。

  故乡只是个小小的山村,而小小的山村里,有着大大的童年快乐。

故乡的散文随笔6

  若说,暗恋的故事,是一种落寞的幸福,那便是故乡。

  繁华中不曾有大自然的风情,车流涌动的都市,更是少了清寂与安静的祥和,我所深情的怀旧,依然是故乡的绿荫草动,飞鸟群聚,虫蛙鸣叫,小河唱出愉悦烂漫的歌谣,云朵在我的头顶走过,风轻轻抚过我的脸。

  春夏时节的故乡,像是焕发了一种活泼的朝气蓬勃,杨柳依依,摇曳着动人的姿态,碧绿的田野,麦穗在微风中飘起了浪花,远山处,遍野的油菜花芬芳烂漫,扑鼻着醉人的花香,古桥在阳光普照下,显得如此疲倦,蔚蓝的天空中,风轻云淡。就在我长途跋涉,历经万水千山的长旅,重返故里,再次投进故乡的怀抱时,我又一次与浓浓的乡情轻吻。

  故乡没有庄严的楼厦,没有车流涌动的繁华,没有闹市中,纷扰的喧嚣和人海,没有集体小贩摆摊的吆喝,更没有驱驰车马,不曾带有任何风雅,但故乡有一种深厚岁月席卷,漂洗后的风情韵味,那就是我与我,在岁月中奔跑而永不失散的乡情,她是我在狂风暴雨中不曾迷失的导航,当疲倦的灵魂找不到归宿时,是我温暖的避风港。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背着沉重的行囊一路行来,穿过鸽子林的小径时,全身充斥着这种久违的清幽,我并不陌生这片树林,对于这片树林,我有着浓厚的情感,一草一木,都见证了我儿时的成长,它是我儿时最快乐的乐园,更与我的情感,凝结了记忆的不可磨灭,酝酿成岁月路上的一坛老酒。

  听老人讲,鸽子林在远古久远的年代,埋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它与故乡有着亲密的情感,故乡的这片土地,更与鸽子林,有着斩不断的情脉。鸽子林中,是鸽子的栖居的大家园,每到初夏,夜幕降临时分,成千上万的鸽子都从四面八方飞来,这片树林,也成了它们生活的家园。

  小时候,鸽子林是我和小伙伴门常常出没的地方。傍晚,向着夕阳映红的天际,一路奔跑而去,都要在鸽子林玩耍数小时,每次回家都会遭到母亲的唠叨,她所担忧的,并不是我玩多久,而是夜幕下的林子,总会有野兽之内的出没于此,所以母亲告诫,下学之后别停留太久,天黑时就回家。

  故乡与树林,树林就像是故乡村庄的一把伞,祖上时期,故乡经历了一次暴雨的灾难,乡亲都被暴雨所围困,暴雨带给故乡,一次毁灭性的噩耗,经历这一次灾难后,故乡从此有了鸽子林的守护,在尘烟岁月中,历经了多少春夏秋冬的四季。泥墙砖瓦铸造的家园,茂盛碧绿的树林,更是故乡最靓丽的风景画。

  古桥河畔,流水洋溢着美丽的身躯流向远方。这条小河,它与故乡朝夕相伴,在扶风淋雨的岁月里,成为故乡的一条命脉。我不知道它来自哪里,也不知道它将要流向何处的大海,但我知道是它,养育着故乡的每一个生命,更加准确的说,它便是故乡的母亲,抚育我们成长,用甘甜可口的乳汁,喂养着代代故乡人。

  故乡有座石山,唤名为雄鹰山,远处看,巍峨且霸气,像是一头老鹰,摆着一副将要起飞的姿态,张开羽翼,眼望远方的天际,起飞翱翔的样子,才以得此名。山下便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微风起,还未熟透的麦穗,轻轻摇着头颅儿,波动出风中的海浪。天空的云朵就像羊群一般,总会奔跑出形态各异的图案,大小不同。

  雄鹰山,是故乡的象征,更是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从小便在脑海中已雄鹰为样,无论在事业还是未来的崎岖道路上,必有雄鹰的信念,勇于翱翔而不言失败的精神斗志。长短不同,日新月异,我与故乡不可割舍的回忆,清澈的从我的脑海中,静静的流过,太多厚重的情感,无论流年给我怎样的漂洗,沉淀出的总是我对她浓浓的热爱。

  故乡物语,它的故事,更是斑驳而婆娑起舞的山水画,是与海天接连的黄昏意境,无人能懂它的美,更无人体会它的落寞与辉煌,这就是我的故乡,它从不与繁华争斗,它贪婪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它不为名利而追逐,它喜欢把故事,深藏给流逝的岁月,它喜欢用慈祥的双眼沉默的而望,等待每个游子归来,与它热情的拥抱。

  我回来了,我的故乡,我的记忆和我儿时过往,回到你温暖的怀抱,我已不是儿时鸽子林打闹的幼童,更不是雄鹰山看夕阳落下追赶的孩子,不是麦田的月色下,驱赶虫蛙的少年,我在岁月洗礼的路上,今昔已成长*,带着成功和喜悦,带着这满腔热血,来探望你了,来听你的物语,看你的慈祥。

  故乡,你是我生命里,永不消散的歌谣,你是我成长中的见证,你是我在灵魂疲倦时,从不忘却的归宿,你是我在沧桑世事中,树立起了永不倒下的信念,你的柔情是我心中,能所穿透灵魂的暖,是你在光阴背后,指引着曾执着和迷茫的我,我习惯看你故事,更怀念光阴背后,你走过的模样,故乡,你更是我心中最深长的牵绊。

故乡的散文随笔7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是有味道的。这种味道是特别亲切的,独一无二的,温暖心扉的,深入骨髓的,令人沉醉的,难以忘怀的,是弥久生香的。

  ——题记

  这种味道是人生最初的记忆,是从童年开始,然后随着月岁的流转,慢慢沉淀,日渐丰满。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凭借这一抹温馨的气息,让一颗疲惫的心回归故里,找到那一种久违的感动,投到故乡温暖的怀抱里。

  故乡的味道,就是那袅袅的炊烟的味道。每当暮色向晚,那缕缕炊烟升腾在空中,弥漫在黄昏的街头,你深深地吸一口,眯起眼睛,你便会沉醉在这浓浓的乡情里。我喜欢这故乡的炊烟,这是对故乡一种深深的眷恋,嗅着炊烟的味道,我仿佛闻到了母亲的饭菜香,一看到炊烟,我就会想起了那热乎乎的炕头,暖暖的感觉,涌上心头。

  故乡的味道,还是那浓浓的乡音。那一声声喊着我乳名的呼唤,总能换醒我心底那一丝丝柔软,那带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是你走遍万水千山也寻不到的最妥帖的安暖。我虽然没有和故乡远离,但每次踏上家乡这片熟悉的土地,听到这熟悉的乡音,依旧是那么的亲。放佛只有在这里,才没有虚伪的寒暄,做作的恭维,只有真切的温暖,简单的问候,却让你久久感动。

  故乡的味道,就是幽幽的夜空里,那一轮圆圆的明月。月光下,我们一起唱着儿歌煮月亮,月光下,我们一起玩游戏、捉迷藏。我一走,月亮也走,我在街上,月亮就在街上,我回到家,月亮就在家门口,那一轮圆月啊,始终在我的头顶上。不知在多少个幽深的黑夜里,我们就是这样寻着月亮的那一缕银白的光,嗅着月光的味道,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月是故乡明,城里的月亮也是大而圆的,但她终究抵不过故乡的月亮,因为故乡那一轮明月早已镶嵌在心底,早已深深地雕刻在永恒的记忆里。每当皓月当空的夜晚,我总爱久久地凝望,沉思,遐想,我想,故乡的月色一定是有味道的,那味道是什么呢?虽然无法形容,但一定是美好的,香甜的,是味蕾里无法改变的。

  故乡的味道,还有那成熟的麦香,煮熟的玉米香,炒熟的花生香,烤熟的地瓜香……还有那一丛丛花草香,以及那一树树淡淡的枣花香!这里所有的香气都是接地气的,包括蔬菜水果,没有污染,只有纯绿色,纯天然,没有繁芜,只有简单,没有喧嚣,只有安宁,没有浮躁,只有淡然。

  故乡的味道,还有那泥土的芬芳。喜欢在朦胧的一帘细雨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望着一片片葱茏苍绿的庄稼茁壮成长,脚踏着大地,深深吸一口,那空气中弥漫着的浓郁的泥土的芳香,心情是多么的欢快舒畅!

  故乡的味道,还是母亲那座老房子。虽然父母都不在了,我走进这个院子,却能闻到他们的气息。看到了熟悉的房屋,仿佛二老就跟在我身后。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轻轻抚摸着那一把破旧的圈椅,父亲就坐在那里,依然笑容满面。还有那陈旧的锅灶台,母亲则为我准备我爱吃的晚餐……突然之间,泪水滑落下来,酸酸的,涩涩的,甜甜的……

  依稀记得,我每次回家,母亲都早早地站在村口张望。那瘦弱的身影,斑驳的银发,还有那写满沧桑的面容,始终是我梦里挥不去的乡愁。儿时父亲上班,母亲一个人拖着病弱的身体,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孩子,白天到生产队里干农活,回家还要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实在是很不容易。那时候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总是很快乐,白天大人们去干活,我们就去上学。放了学,没有可吃的零食,一人拿一块饼子,一块咸菜或是一段葱,背上筐去地里拔草,回来喂猪。家里穷啊,别的小伙伴吃的都是地瓜高粱饼子,我家算是比较好的了,吃的是玉米饼子。可我最爱吃地瓜饼子,那甜甜的味道,叫我流口水,于是就拿了玉米饼子去和小伙伴交换,而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地为我们调剂着伙食。春天,地里才冒出来的野菜,还有鲜嫩的苜蓿,都成了我们难忘的美食。母亲把它洗净、凉好了,然后做成包子,或者烙成馅饼,尽管没有肉,但依然鲜美无比!至今想起来,还垂涎三尺,而今生活虽然越来越富裕了,却怎么也找不回那儿时的快乐了。

  相信故乡所有的味道都是来自灵魂的,不管是浓是淡,是苦是甜,生活的五味杂陈,都蕴含在里面。洗尽铅华,过尽千帆,才能懂得,唯有认真的去体验,才能品出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看惯花开花谢,月缺月圆,历经风雨,四季变迁,方可从容不变,随遇而安,才能将最本真的人生还原。

  故乡的味道,总是给人温暖,令人思念,那是岁月留下的一瓣心香,在记忆里永恒,在时光里安详。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故乡一趟吧!走一走,看一看,听几声鸟鸣,闻几声狗吠,与花草树木说话,和白云蓝天对望。看田野里,一群孩子,正沐浴着阳光,互相追逐着,奔跑着。此时此刻,你好像看到了自己童年的模样,放佛又回到了那段曾经翠绿的金色韶光!

故乡的散文随笔8

  我静伫在窗台前,望着城市里被白蒙蒙的雾霾笼罩着的天空,我总是想起故乡的天空。

  故乡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春天来的时候,河堤上鹅黄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拂动,仿佛一缕缕舞女的丝绦在飘飏。田野里的桃花灿烂绚丽,像是一团团升腾聚集的云霞。麦田里的麦苗纤细稠密,绿茸茸的,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这时候天似穹庐,笼盖着河流、麦田与村庄。一片片云朵像是一艘艘航船,在湛蓝如海的空中飘浮着。孩子们在麦田里奔跑,趁着温煦的东风将风筝放入天空。风筝伴着飞鸟在深邃透亮的天空中飞舞。这种景象宛如画家精心描绘出的一幅油画,自然、明艳。

  故乡清晨时分的天空素净而又切近。我斜躺在木床上,慢慢睁开惺忪的睡眼。曙光像一绺绺清爽而明澈的飞瀑浸湿玻璃窗潺潺湲湲的在屋子里流淌。窗外微光朦胧,恍如是梦境与现实的交融。窗外的天空是粉蓝色的,天空上宛如缀满了一片片色泽明净的牵牛花瓣。此时的天空离我们是那么的切近,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天空粉蓝色的肌肤。或者说我们像一颗蛋黄,天空是蛋清,将我们如漆如胶的包裹成一团。一只只麻雀在屋檐上啁啾鸣唱,时而振翅飞翔,在空中飞来飞去,犹如游鱼在蓝色的海水里游弋。

  故乡夜晚的星空璀璨而又神奇。夜空中繁星光彩熠熠,像是一颗颗瑰丽的珠玑。一大群孩子在星光闪耀的村巷里捉迷藏,一会儿藏进柴垛,一会儿躲到墙角。你追我赶,嬉笑打闹声在星空里回荡。老奶奶坐在庭院里的竹席上,轻轻摇着蒲扇和小孙子与小孙女一起看星星。她指着星空给孩子们说天空北向的那一颗光芒夺目的星星是北极星。天边的那七颗星连接成勺子,叫北斗星。她又指着横跨星空的银河,给孩子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孩子们仰望着星空,瘦削的肩膀上像是突然之间长出了一双翅膀,整个人一刹那间腾空飞起,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展翅遨游。

  我最喜欢故乡黄昏时候的天空,这时候的天空既雄壮恢弘又华美凄艳。辛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从田野里陆续回家。田野显得空旷而寂静。一根根低矮的烟囱里冒出缕缕灰白色的炊烟,缭绕着村落,燎烧着树丛。这个时候的天空像是巨大无边的舞台,夕阳与云霞在上面展舞亮姿。云霞像是仙女织成的绫罗锦绣,华彩斑斓。橘红的夕阳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在*原的尽头渐渐沉落,云霞渐渐黯淡,暮霭混杂着夜色像是一层灰色的轻纱覆盖了苍茫的大地。

  当我老了,我希望回到故乡做一个牧羊人,悠然宁静地生活在故乡的天空下。我会养很多只绵羊,白天在河岸放羊,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空,想睡就睡,想唱就唱。夕阳西下的时候,在云霞漫天的河岸,我挥鞭赶着羊群,带着夕阳与羊群一起归去。

故乡的散文随笔9

  故乡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好像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冬季。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冬天来的特别早。开始收割包谷的时候就刮起寒风,是带着哨音的。堆在田野的包谷杆被风吹得到处都是。这时候就要穿上棉衣棉裤了。轱辘子袄,棉裤的腰要撵一撵用带子系住才不至于掉下来。可能是原来的人做衣服就不讲究合不合身,裹在身上像个粽子,笨的像个狗熊一样。颜色多是黑的或灰的,穿在身上风呼呼地往怀里钻。要是哪家姑娘媳妇穿个桃红的棉袄肯定会惹得整条川的小伙子拿眼睛瞄。家境比较好的装的棉花厚些,家境寒酸的则装的比较薄。特别是早上起来光着身子把冷冰冰的棉衣往身上穿的时候冻的打颤哩!最幸福的就是能穿上用被子捂热的袄。

  学校教室的窗户都没有玻璃,是用塑料纸或者报纸糊住的。教室里也没有顶棚,偌大的房子四处漏风像个窑场。怎能不冷呢?每个上学的孩子都提个小火盆。用烂洋瓷碗或盆做的,在沿沿上钻三四个窟窿栓上铁丝,里面衬上炉灰,上面拿些柴*棒苞谷芯子,或者剩下的柴火头子。拢不着火时教室里经常是烟雾缭绕,一个个熏的眼睛红红的,脸上抹的五花六蓝。哪里还有心思听老师讲课?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敲打和责骂。家庭好的同学拿的是木炭。一下课一个个把火盆抡的欢,不一会火盆的火苗就红焰焰的。

  我还记得有一次抡火盆抡到头顶时铁丝卡住了停顿了一下,一个火炭就掉到旁边一位同学脖子上,烫的那个同学嗷嗷叫。我被老师用教鞭一顿暴打。只是我忘记了那个被烧的同学是谁?

  有的同学从家里偷偷带些苞谷放到火盆里憋苞谷花。放一两颗苞谷在烧红的炭火灰下面,不一会就听嘭一声响苞谷炸开了花。赶紧用火筷子夹出来吹吹上面的灰丟到嘴里。觉得那个香呀,好像这就是天下最美味的食物了。专心做一件事就忽略了老师的存在,往往后果很严重。就是让老师一脚把火盆踢烂或者扔到教室外边去,还得在教室门口罚的站上一节课。淌着眼泪去把火盆捡回来再拾掇好。

  上课前我们都冻得直跺脚,把教室弄得乌烟瘴气的。一下课就挤游游、击挡架、滚铁环、丢沙包、玩得国。扑得热水汗流的。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冷。

  数九寒天,河水被冻得溢出来,因为冰层太厚堵住了河道。我们经常拿个铁锤到河边砸开冰面去震鱼。冰层实在是太厚了,那么重的锤砸下去只是个白茬。我记得奶奶去世那年人们抬着棺材就从冰面上走过去了。伙伴们用块木板做成滑板在冰上溜滑滑,有时把棉裤沟蛋子磨破了,回家少不了大人一顿狠揍。

  雪下的很大,厚的扫也扫不完。伙伴们用蒲揽支个棍下面撒些谷物等鸟雀钻进去,然后用力一拉绳子蒲揽扣下来就捉住鸟雀了。

  我们把木板放在陡坡上然后坐着开火车,许多人出溜一下就滑到坡底。或者抓起积雪团成雪球互相攻击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我们也堆个雪人,弄个烂帽子捡几块石头打扮打扮,插根扫帚把让它也去扫雪。往往是手冻得通红,棉袄和棉鞋弄得湿漉漉的,回家还得让母亲放在炕埝子往干里烤。

  山上的积雪很深,特别是山坳里有的都能没过膝盖。雪地上留有野兽的蹄印,最多的还是野鸡的爪印。我大伯那次把一只进村的狐狸逼进屋后的山洞,后来用叉打死。皮子拿到卫东镇卖了,换回半扇猪肉呢!

  大人们还得搞农田基本建设。只有进九上冻了才算农闲才能放假。于是大人们就半夜起来肩椽翻过秦岭拿到山外去卖,换些零钱贴补家用。我在想那么高的秦岭他们怎么翻过去的?因为岭上的积雪得要开春才能消融哩!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就到腊月,这是孩子们的节日。学校也放假了,厮跟上一块走东家串西家。谁家杀猪宰羊啦就跟着去看热闹,还缠着大人上街置办年货最好能买上两挂鞭炮呢!

  故乡的冬天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墨丹青,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淡。不经意间就飘进我的记忆深处了。虽然那时侯真的很艰苦,但是我依然觉得很快乐。

故乡的散文随笔10

  湘北的农村,沟渠是极常见的。然而这些年在外漂泊着,偶尔回一次故乡,那些记忆中的沟渠,却渐渐模糊了,直至终于掩盖在一条条黑魆魆的柏油路面之下。以至于只有当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整天的喧嚣卸下,才能在脑海的最深的角落里寻回一些它昔日的端倪。

  我的故乡是群山环抱下的一片丘陵,村子四面散落着低低矮矮的馒头般的小山,没有河流,更无湖泊。水稻,大约是这里唯一的主粮。水稻名目中的“水”字,无疑昭示了它对水的天生依赖。然而村子里的水源是并不富足的,尤其遇上旱年。

  当然这都是我的父辈们年轻时所经历的状况。自打我懂事起,村子里坑坑洼洼的泥路旁,就有了一条条宽敞的水渠,里面的水似乎从来就没有断过。它穿过山丘时,就有峡谷一样的伟岸,而到了*地,它又有小溪般的精巧温驯。蜿蜿蜒蜒,顺势而流,最后经过一道道闸口,滋润着村子里的一切。

  那是一片我儿时玩伴们的乐土。

  每到夏天农忙的时候,对于我们这些还不能下田干重活的孩子而言,放牛就成了我们一天里唯一的劳动。而山丘之间的水渠则是我们放牛最爱的去处。两边渠岸壁立,大概是因为水流滋润的缘故,岸上的丝茅丰茂得如同少女的秀发一般,细长顺滑的叶片一直垂到了水面。把牛牵到水渠边,也不用驱赶,它便“扑通”一声滑入水里,只露出头和龟甲似的脊背来,牛只把淡紫的舌头灵活的一转,大把的丝茅叶便被它薅到了口中。

  夏天日头正烈,牛即使吃饱喝足也是不会轻易离开水渠的。于是我们便有了大把的时间来探索这片未知而神秘的乐园了。不必说岸边酸甜的刺莓和脆嫩的茭白,也不必说在水面滑行如履*地的水蜘蛛和浑身通红的蜻蜓,单是摸鱼这一种活动,就够我们兴奋的忙活大半天了。渠底的石缝和水草里是不乏各种鱼虾的,尤其以鲫鱼和青皮虾居多,也有嫩仔鱼和黄鳝。

  不过嫩仔鱼太小,我们是不屑于将它们捉回家里去的。鲫鱼是最易捉的,你跳进水渠将水搅混,它便伏在渠底一动不动了,你只需双手沿着渠底悄悄的掩过去,在碰到鱼身的一刹那,双手迅疾合拢一按,它便无处可逃了。然而这种看似充满野趣的活动往往也隐藏着各种惊险,有的因为摸到黄鳝的洞口被黄鳝咬到手指而痛得大叫——据说咬人的黄鳝是正在洞里产卵的,它因护卵心切性子就变得凶猛了。

  也有的摸着摸着,不知从哪边的草丛里就突然“嗤溜”一声窜出一条水蛇来,它快速扭动着腰肢,眨眼就消失在对岸,只在水面留下一条长长的“s”形的水迹。这时胆小的伙伴自然是惊叫着纷纷逃到了岸上,几个胆大的往往便会投来鄙夷的目光,甚而在很久以后还要搬出这些“不光彩”的往事把他们大大的嘲笑一番……

  记忆中最惬意的当然还是晴朗的夏夜。晚饭过后,父亲将竹铺移到渠边的杉树底下,劳作了一天的乡邻们便三三两两的聚拢了过来,吃过一轮母亲沏的青豆茶后,父辈们便开始谈论起他们各种离奇古怪的经历——抑或是故事了。这其中就有一个唤“铁生”的,他讲过一个“水猴子”的故事,甚是惊险:据说江南一带的池塘里都是有水猴子的,它们一逮到有人单独在池塘边纳凉——趁人熟睡的时候,便会悄悄把人拖入池塘里溺死。

  至于它们的面目,却是没有人见过的。有一人胆子极大,就想见一见这水猴子的真面目。于是某天夜晚,天上有些微微月光,他便在池塘边摆好竹铺,独自躺在上面纳凉。到了午夜半睡半醒之际,果然听得池塘里一阵水响,一个物事“窸窸窣窣”的爬到了他的身边,便来拖他的身子。这人也不慌,任由它拖着,只将眼睛微微睁开打量这物事——只见这家伙一身皮毛油亮,尖嘴猴腮,果然有点猴子的模样。

  偏偏这人是个大汉,怪物拖了几次却拖不动——竟又想出计策来,它先将这人的脑袋往池塘边搬了搬,继而又去铺尾搬他的腿。这大汉却也机灵,趁怪物搬腿的档儿,便把脑袋挪回原处,怪物再来搬脑袋,又把腿挪回原处。如此怪物来回搬了七八次,这人竟然安然无恙。怪物无计可施,最后自然只好悻悻的走了。虽然到现在我对“水猴子”的存在依然颇有怀疑,但那时听到这儿,为这人的沉着机智赞叹之余,依旧是很替他的安危担心的……

  “铁生”有着许多类似“水猴子”的奇闻怪谈,我们虽然听得又惊又怕,却又乐此不疲,以致每到晚饭过后,便有点盼望“铁生”到来的念头了。然而父亲是不大擅长讲这类故事的,他爱讲的大抵与这水渠有关,每每是他们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如何用一把把锄头、一根根扁担在大山脚下修起了一座水库,又如何凿通水渠,将水库的水引进村子的事迹

  那时我便疑心这是一件极伟大的壮举,因为父亲每次说到这些就提高了声调,而握着蒲扇的手也时常挥舞了起来。然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对于这些事迹的兴趣却是远逊于“水猴子”的,于是往往听到一半,便打着哈欠开始渴睡了。

  然而每日晚饭后的“例会”到了“处暑”的节气就不得不暂止了。湘北的气候,“处暑”正是“夏老虎”显威的时候,时常半月也不见一滴雨,水渠也渐渐见底了。田里的稻子正在拔穗,俗语说“处暑的水,谷仓的米”,这时的庄稼是万不可怠慢的。而水库的水是有限的,只能在不同的时段给不同

推荐访问:故乡 散文随笔 故乡散文随笔【10篇】 故乡的散文随笔1 故乡的散文随笔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