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六篇】

时间:2022-05-07 16: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2-18岁左右。在中国大陆中学教育由初级中学(初中)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另有同名杂志。初中生读完初三后会有以升入高中的中考,成绩上线者可以进入高中或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甚至部分大专院校还可以直接招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6篇

第1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1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意义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自理能力可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这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足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 
  2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学实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小学学校教育的办学声誉。无论是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1)要具备父母般的爱心;2)工作要有耐心;3)工作要细心;4)必须勤奋。 
  3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3.1 针对年龄不同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学校在构思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计划时,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必须遵循科学的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原则,并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教师科学地制定具体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必须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融入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在具体事情上下工夫,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个体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3.2 良好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是实现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是学生的管理者、设计者、服务者,又是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合作伙伴。低年级教师大多数是有一定工作经验且责任心非常强的教师,他们过去担任多年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师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让活动充满童趣,被儿童所喜欢。 
  3.3 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 
  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获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这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它克服小学生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弊病。如何教给小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呢?一是教师设计好专题生活讲座,把课堂教学方法嫁接到生活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教学情景,让小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二是教师经常给小学生讲一些关于生活自理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 
  3.4 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强化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针对小学生,教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他们年龄小,初入学,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管理方面如同丝麻,理不清头绪。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一是让小学生适应新的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保证小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基本能力,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三是树立榜样,以一个组或一个班级作为突破口,搞好试点,然后将取得的经验广泛推广,引导全校学生借鉴、学习。 
  3.5 拓宽培养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小学生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开阔小学生眼界,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二是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教师制定文明班级的评比方案,组织各班认真学习,严格按照评比方案定期评出文明班级;三是开展文明学生评比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评比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四是引导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学习中得到的生活知识应用于实践,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3.6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 
  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家中得到充分地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白能自立才能自强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家长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4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持续发展 
  一是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每位教师和学生在此管理体制下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二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相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三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必须具备前瞻性,始终代表农村教育的最新改革;四是建立的管理体制对教师要有激励性,在实践中不断激励教师开拓进取,挖掘教师主动工作的潜力。 

第2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洗脚,鞋带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平时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书包,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等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而我接手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只不过是一群6或7岁的娃娃,他们有的不会系鞋带儿,有的不会整理书包,有的不会帮妈妈做家务,甚至有的同学连大衣的拉链都不会拉……因此,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它要求人的独立性。但如今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占大多数,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现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是迫在眉睫。然而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任重道远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低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我班学生在校的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及在家表现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平时生活自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发现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积极因素,以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生活自理培养目标细则。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平时生活自理方面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生活自理力,促进学生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健康成长。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在校、在家以及上课、说话、交流等各个生活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

3、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首页12尾页

四、课题具体措施:

1、家校联合是实践的前提。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和“全方位包揽”造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学的在家中得到延伸,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整体教育效应,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从正面引导以增强意识。转变学生依赖父母的思想,增强学生生活自理的意识是关键。通过编儿歌、故事会、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认识。

3、教给技巧增强自理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学生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学生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学生不会整理书包,就谈不上将书包整理整齐……也就是说,即使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4、树立典型进行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榜样,能加深对生活自理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儿童信心,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学生。当然,榜样作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不能只是说教,重于言表,流于形式,而要尽可能在学生的身边找榜样,使榜样可亲可敬,而不会使学生有高不可攀,似空中楼阁的感觉,从而达到榜样的激励作用。

5、开展活动巩固学生行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学生,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同时在班内举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我是小巧手”等比赛活动。

6、最后在班内评选出本学期的“生活自理小能手”五名。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状况。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本班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研究对象:一、二班全体学生

六、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的准备阶段(2010年7月30日---2010年9月14日)

调查班级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家长年龄、文化、工作等情况).

调查本班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教育态度、教育的方法等)。

调查本班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0年9月15日—2010年12月)

分析调查数据,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与家庭教育现状、学生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相关联系。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策略。

开展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并调整下阶段的指导策略。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1年1月)

对课题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撰写课题报告,推广科研成果。

首页12尾页

第3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玉芹 刘春荣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2年第05期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凌河小学 山东 安丘 262100)

        摘要:如今;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并要多方配合,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加以扭转。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问题;策略;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35-01

        1.问题的提出

        如今的家庭中,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中之宝。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的缺陷外,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偏差、学生个体的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2.1 家校联合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和“全方位包揽”造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校学的在家中得到延伸,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家长一定要放开手脚,不要对孩子的锻炼行为过多的干涉,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因此,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观念和做法。于是我充分利用家长会或平时家长接孩子等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要求家长在家中要改变孩子的依赖性,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亲自参与,充分给予孩子生活自理锻炼的机会,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洗红领巾,自己洗碗等。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靠家庭、学校共同来完成。我在家长会时结合学校培养的十大好习惯,指导家长要为孩子未来着想,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适应生活的心理。在家里要让孩子知道孝敬父母长辈,简单的家务活可以让孩子动手。本班的多数家长能积极配合我开展活动。通过这些教育与锻炼,使孩子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达到生活自理教育的目的。

第4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案例分析

作者:吴洁

作者机构:抚顺市抚顺城第一小学校 辽宁·抚顺 113006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年:2016

卷:000

期:012

页码:6

页数:1

中图分类:G62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溺爱;共同努力;自理能力

摘要:生活自理能力在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普遍偏弱,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点,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第5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了解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特进行此次调查,此次调查将用作教育研究,你的回答将没有对错之分,在选择最符合你的情况的选项,谢谢你的支持!

年级:1—3年级( ) 4—5年级( )

性别:男( ) 女( ) 户口:农村( ) 城市( )

1.每天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2.每天自己吃饭(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3.自己整理书包、图书和玩具(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4.吃完了饭帮妈妈收拾碗筷(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5.每天自己洗脚、洗脸、梳头(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6.自己洗袜子等小物件(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7.上学放学不需要家长接送,自己的书包自己背(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8.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加减衣服(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9.自己洗衣、洗澡(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0.自己整理房间(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1. 吃苹果时我自己削(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2.每天自己睡觉,自己起床上学,不需要大人叫我(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3.我能独立接待客人(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4.我会自己钉扣子(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5.会炒菜做饭 ( )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16. 晚上学习时不用家长陪,会独立的检查自己的作业 ( )

A. 会 B. 偶尔会 C. 不会

第6篇: 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实施方案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洗脚,鞋带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平时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书包,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等等。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而我接手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只不过是一群6或7岁的娃娃,他们有的不会系鞋带儿,有的不会整理书包,有的不会帮妈妈做家务,甚至有的同学连大衣的拉链都不会拉……因此,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它要求人的独立性。但如今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占大多数,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现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是迫在眉睫。然而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任重道远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低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我班学生在校的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及在家表现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平时生活自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发现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积极因素,以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生活自理培养目标细则。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平时生活自理方面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生活自理力,促进学生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健康成长。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在校、在家以及上课、说话、交流等各个生活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

3、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首页12尾页

四、课题具体措施:

1、家校联合是实践的前提。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和“全方位包揽”造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学生在学校学的在家中得到延伸,因为家里才是学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阵地”。只有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整体教育效应,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从正面引导以增强意识。转变学生依赖父母的思想,增强学生生活自理的意识是关键。通过编儿歌、故事会、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认识。

3、教给技巧增强自理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学生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学生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学生不会整理书包,就谈不上将书包整理整齐……也就是说,即使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4、树立典型进行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着的影响。给孩子树立榜样,能加深对生活自理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儿童信心,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学生。当然,榜样作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不能只是说教,重于言表,流于形式,而要尽可能在学生的身边找榜样,使榜样可亲可敬,而不会使学生有高不可攀,似空中楼阁的感觉,从而达到榜样的激励作用。

5、开展活动巩固学生行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学生,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同时在班内举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我是小巧手”等比赛活动。

6、最后在班内评选出本学期的“生活自理小能手”五名。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状况。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本班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研究对象:一、二班全体学生

六、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的准备阶段(2010年7月30日---2010年9月14日)

调查班级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家长年龄、文化、工作等情况).

调查本班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教育态度、教育的方法等)。

调查本班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0年9月15日—2010年12月)

分析调查数据,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与家庭教育现状、学生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相关联系。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生活自理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策略。

开展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并调整下阶段的指导策略。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1年1月)

对课题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撰写课题报告,推广科研成果。

首页12尾页

推荐访问:自理 中学生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