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宋韵文化传承发展的老年社会工作实践路径探索——以“品茗香,阅人生”项目为例

时间:2023-08-10 09: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吴维维,丁浦金,黎丽,唐小茜*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宁波市鄞州区芳华养老服务中心;
3.宁波市海曙区和义社工师事务所,浙江 宁波 31510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我国流动人口为3.76亿,规模巨大且增长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迁移流动和老龄化两大人口现象相叠加,催生了大量的流动老年人[1]。流动长者以“老漂族”面目出现,逐渐成为流入地社会的重要构成群体,这部分群体往往面临着社交孤独、水土不服、人际矛盾等社会适应问题,因而引发社会普遍关注[2]。

为提升“老漂族”群体社会适应性,帮助其融入城市社会群体,本研究团队自2016年起便开始探索校社合作模式,目前已成功打造“蒲公英也有春天”、“跨越山海来爱你”等围绕社区“老漂族”特色的定制版老年社会工作项目,受到社区老人的一致好评[3]。本研究是在前期科研及社区系列活动基础上,面向“老漂族”群体开展的又一全新实践。团队迎合老年人爱茶、重养生特点,设计“品茗香,阅人生”项目,在生命历程理论下开展茶文化相关活动,致力于服务“老漂族”群体在传承发展宋韵文化的过程之中逐步实现社会融合,帮助适应陌生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1.1 实施地点选择

老漂族“品茗香,阅人生”项目选址于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文华社区。文华社区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年起合作“老漂族”老年社会工作系列项目,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且社区“老漂族”对团队既往的小组社会工作项目评价很高,能够继续吸引同类老年人加入。在此基础上,宁波市鄞州区芳华养老服务中心又为“老漂族”量身定制项目“漂留记”,继续与文华社区开展深度合作,帮助“老漂族”融入宁波,找到城市的归属感,成为“新宁波人”。

1.2 成员招募

该项目成员招募信息主要由文华社区居委会专职社工人员通过社区微信网格群、QQ群以及楼道信息栏公布,在成员招募时限定人数(20人为上限)。如果遇到招募人数较多的情况,可按照20人的倍数决定是否开设两个及以上的小组活动。由于“品茗香,阅人生”项目主要是针对“老漂族”群体,因此在成员招募的过程中,应当首选招募能够单独参与活动的“老漂族”老人,使项目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本团队前期已经在文华社区开展过“蒲公英也有春天”、“漂留记”等针对“老漂族”群体的项目,但是对于参与活动的人员的范围和界定是有所不同的,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服务于“老漂族”群体,助力他们更好的融入宁波。

在前期文华社区专职社工人员的招募信息下,我们选择报名的前20-25位老人参与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最终确定20人的小组规模,具体实施项目人数确定为20人。经过“与君初相识,千里来相会”、“四时茶序,悦品好味”、“宋韵悠然,指尖雅趣”、“以茶为画,再续宋时风雅”、“赴一场茶之约,回味人生美好”共计5次主题活动,以“茶”为媒,在幽幽茶香回味人生。每次活动大约持续1h-1.5h,让“老漂族”在活动中了解茶种类、茶养生技巧、茶文化等内容,促进“老漂族”群体与其他老人的沟通,提升其交流能力与自信。

2.1 与君初相识,千里来相会

小组活动目的:第一,让参与活动的“老漂族”老人们明白此次小组活动的目标,并订立小组契约;
第二,帮助“老漂族”支持小组成员互相了解并熟悉,为后续建立支持系统做准备。

小组活动流程:第一,破冰:自我介绍;
第二,游戏:击鼓传花,认识强化;
第三,按组员人数完成焦虑量表;
第四,制定小组契约。

小组活动具体流程:第一,请20位老人依次在座位中落座,请老人们先想好关于自己的两个“关键词”,并将关键词写在纸条上(纸条和签字笔事先由工作人员发放给老人,如果遇到有书写困难的老人,可以由工作人员从旁协助完成)。待所有老人都写好纸条后,把所有的纸条放进箱子中,按照抽取纸条的次序邀请老人依次根据“关键词”进行自我介绍。在抽取纸条前,提醒其他未发言老人关注并努力记忆正在发言老人的内容。如果有老人性格内敛或者声音比较小,可以由工作人员从旁协助传达。第二,“击鼓传花”。这个游戏由主持人开场,准备好花球一个,随机把花球放在某位老人的手中,主持人播放音乐,花球按照顺时针依次在老人手中进行传递,当音乐停止时,花球停在哪位老人的手中,就请这位老人说出自己左手边老人刚刚自我介绍的关键词。“击鼓传花”游戏可以锻炼和提高老人的上肢活动能力和反应能力,也能帮助老人之间更加了解与熟悉。

首次活动接近尾声,我们邀请老人们填写焦虑量表,并做好记录工作,此工作将在小组活动结束时再次展开,以校验活动效果。最后,在老人离开前订立契约,保证本项目5次活动的全程参与,同时也对小组活动展开的时间、参与度、保密等进行书面契约。最后,与老人确定下次活动开展时间和地点。

2.2 好茶知时节——四时茶序,悦品好味

小组活动目的:第一,让参与活动的老人们了解二十四节气和茶叶的特殊关系;
第二,让老人了解不同季节应当喝什么种类的茶。

小组活动流程:第一,引入:上次活动的回顾和本次活动介绍;
第二,二十四节气对应的不同品质的茶叶;
第三,不同季节喝茶的科普;
第四,制定小组契约。

小组活动具体流程:第一,小组活动开始后,首先由主持人进行上次活动内容的回顾,以及对本次活动进行简单介绍。并将参与活动的老人们进行分组,每五人为一组,共分成4组,再进行位置的适当调整,同一小组成员围桌坐一起。第二,在正式开始前,先通过一个“茶叶巧分辨”的小游戏来活跃气氛,也让老人们产生对茶叶知识的好奇心。将准备好四份不同时节的茶叶和冲泡完成的茶水分别放置到四组的桌子上,以小组为单位,请老人们通过茶叶外形、茶芽状态、茶汤口感等观察判断这是什么时节的茶。判断好后可以举手抢答,回答正确的小组可获得奖励,以此激发老人活动参与积极性和求知欲。此环节最终目的是让老人们能够了解并熟悉不同时节的茶叶形状、冲泡后的形状以及茶汤色泽。第二,由专业的老师介绍,使老人们了解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和茶叶的生长与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在老人们了解节气和茶叶的关系后,专家介绍不同的季节适宜喝什么茶,以及有什么功效,正确的选择茶叶品种。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口味,适应时节和季节选择不同的茶叶,以达到四时茶养的目的。在科普和讲解中,应注意提醒老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喝茶,切忌胡乱喝茶,更不可贪多饮茶。最后,活动结束前,与老人确定下次活动开展时间和地点。

2.3 茶意悠悠——宋韵悠然,指尖雅趣

小组活动目的:第一,让参与活动的老人们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史;
第二,掌握宋式点茶中茶粉的制作方法。

小组活动流程:第一,引入:上次活动的回顾和本次活动介绍;
第二,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史;
第三,宋式点茶的茶粉制作方法;
第四,制定小组契约。

小组活动具体流程:第一,小组活动开始后,首先由主持人进行上次活动内容的回顾,以及对本次活动进行简单介绍。第二,由专业的点茶老师为老人们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并着重介绍宋韵点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技艺;
点茶作为宋代四雅之一,与唐代的煎茶法不同,是宋朝最为流行的煮茶方法,通常会用沸水冲茶粉,在辅以特殊的技巧,制作出颇具特色和口味的茶汤。在点茶中茶粉的制作非常重要,本次活动主要是带领老人们一起制作点茶粉,在制作中感受古人的闲情雅趣,细品悠悠茶味。第三,点茶老师介绍点茶要用到的专业器具:焙茶炉、茶夹、绿茶饼、石臼、石碾子、小石磨、网筛、茶粉盒。认清器具后和老人们一起开始茶粉制作。第一步:炙茶,拿出一块绿茶饼,放在焙茶炉上用炭火慢慢炙烤,烤干茶饼中的水气;
第二步:碎茶,用石臼把茶饼敲碎成小块,越小越好;
第三步:碾茶,把茶饼碎倒入石碾子中,碾成更小的颗粒;
第四步:研磨,把碎茶粉分多次倒入小石磨,磨成更细的粉状;
第五步:罗茶,这一步也叫“萝茶”,就是用细细的网筛过滤茶粉,以得到更加细腻的茶粉;
第六步:置盒,将过滤好的茶粉装进事先准备好的茶盒中,注意不要将其他的茶饼碎屑混入,装好后应密封避光保存。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时刻关注老人的情况,特别是第一步炙茶时要注意老年人的用火安全,活动中如有比较特殊的老人,这一步骤可由工作人员协助完成。由于活动中,有些步骤操作比较精细,需要老人更专注,因此,工作人员要适时适当的给予老人鼓励与引导,鼓励老人完成制作茶粉体验。第四步,制作完成的茶粉可以提醒老人带回家妥善保存,下次活动记得带来,用于点茶体验。最后,活动结束前,与老人确定下次活动开展时间和地点。

2.4 宋韵点茶——以茶为画,再续宋时风雅

小组活动目的:第一,让参与活动的老人们了解宋韵点茶的文化历史;
第二,掌握宋韵点茶的手法与技巧;
第三,点茶中的茶百戏体验。

小组活动流程:第一,引入:上次活动的回顾和本次活动介绍;
第二,宋韵点茶和茶百戏的文化历史介绍;
第三,七汤点茶法和教学与体验;
第四,点茶中茶百戏的体验;
第五,制定小组契约。

小组活动具体流程:第一,小组活动开始后,首先由主持人进行上次活动内容的回顾,以及对本次活动进行简单介绍。第二,由专业的点茶老师为老人们介绍宋式点茶中的七汤点茶法和茶百戏的发展历史。

第三,点茶老师介绍七汤点茶法的步骤以及点茶需要的器具:茶筅、执壶、茶勺、茶粉盒、建盏、茶巾、茶洗、茶针。认清器具后带领老人们一起完成点茶。拿出上一次活动中亲手磨制的茶粉,取出适量的茶粉放在茶盏中备用。第一步:调膏,量茶受汤、调如融胶。引导老人们向茶盏中注入少许沸水,使茶粉形成像调芝麻酱一样调成粘稠状,这一步要注意茶粉的颗粒必须全部溶解,茶粉和茶粉之间咬合在一起。第二步:击拂既力、珠玑磊落。用茶筅快速用力的击打茶膏,使茶膏形成不均匀的大泡泡和小泡泡即可。第三步:击拂轻匀、粟文蟹眼。往茶盏中注少量沸水,再次用茶筅进行击打,在击打的过程中,应提醒老人们注意使用茶筅的速度要均匀,匀速地将大泡泡击碎成小泡泡。第四步:稍宽勿速、轻云渐生。再次往茶盏中注沸水,注意这一次的注水量要少,茶筅转动的幅度也要大而慢,这样就会在茶盏中形成“云雾渐渐从茶面生起”的效果。第五步:乃可稍纵、茶色尽矣。再次往茶盏中注入少量水,并且随意地击打,使茶膏和茶粉完全融合,一个合格的汤的标准就是水乳交融。筅击拂要均匀而透彻。第六步:以观立作、乳点勃然。继续往茶盏中注水,用茶筅把底部没有打掉的茶粉给他继续打上来,使得乳面更厚。第七步:乳雾汹涌、溢盏而起。最后一步还是击打,在茶汤的中上部快速地击打。一直到茶汤表面回凝而不动,达到“咬盏”的效果。经过这七步,一盏茶汤便完成了。

第四,茶汤完成后,用茶匙在茶面上勾勒出想要的图案或文字。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时刻关注老人的情况,因为制作茶汤的过程中要一直用手搅拌茶汤,所以在活动中工作人员要适当的给予老人鼓励与引导,鼓励老人完成体验。如果活动中出现手部酸痛的情况,应当立即停止,并帮助老人进行手腕部的放松,也可以引导老人们互相帮助合作完成点茶。最后,活动结束前,与老人确定下次活动开展时间和地点。

2.5 围炉煮茶——赴一场茶之约,回味人生美好

小组活动目的:第一,回顾活动,全员互动;
第二,在茶香中分享、感受人生。

小组活动流程:第一,茶叶品鉴,回顾本次活动;
第二,在茶香中回忆人生,分享美好;
第三,按组员数完成焦虑量表;
第四,活动结束。

小组活动具体流程:第一,主持人将参与活动的老人们进行分组,每五人为一组,共分成4组,再进行位置的适当调整,同一小组成员围桌坐一起。每一组放置一个茶炉,并备好水果茶点等,打造出轻松自然的围炉煮茶的氛围。主持人进行引导,把提前制作好的回忆纪念册发到老人手中,并播放回忆视频共同回顾“品茗香,阅人生”小组活动从开始到此次活动的感动瞬间、开心瞬间和成长瞬间。邀请愿意进行分享的几位老漂族老人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难忘瞬间。第二,在茶香中回忆人生,分享美好,鼓励各位老人选择自己喜爱的茶叶为自己泡一壶茶,用小火炉烤橘子、桂圆、年糕,在吃一块茶点,大家互相闲聊放松身心。邀请几位愿意主动分享的“老漂族”老人们分享一下自己几十年来的人生经历,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在悠悠茶香中,体悟人生,并由社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让“老漂族”老人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更好的融入宁波新城。第三,在活动即将要结束的时候,再次填写焦虑量表,将前后两次焦虑量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科学的结果更好地反映活动的成效。最后,专业社工将完成小组活动的总结,并且要帮助“老漂族”老人在参与活动后及时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开展“老漂族”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反思工作人员是否吸引老人参与进入活动当中来,是否会采用鼓励的方法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小组工作。还需要反思协助人员是否能够配合好主要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安排,积极、高效地完成相关指令。更需要反思义工能否持续地助力小组工作安全、顺利的完成,并帮助老人始终保持高度关注。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蕴含着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老漂族”从五湖四海而来,相聚浙江宁波,共同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从“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了解浙江,找到城市的归属感,在获得精神慰藉的同时陶冶文化情操。本文以“品茗香,阅人生”项目为例,在促进“老漂族”对于流入地文化认同的同时实现自我认同与发展,提供了可操作、可模仿的基于宋韵文化传承发展的老年社会工作实践路径范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漂族宋韵茶粉宋韵如水 浸润千年文化交流(2022年12期)2023-01-31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8期)2022-10-25抹茶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现代食品科技(2022年8期)2022-09-02超微茶粉加工工艺研究概述茶业通报(2022年2期)2022-07-01寻诗入画作文新天地(小学版)(2022年5期)2022-05-31寻诗入画作文新天地(2022年15期)2022-05-30——基于“认知-行为”双维度框架">“老漂族”的类型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认知-行为”双维度框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2022-02-17UNDER ONE ROOF汉语世界(2021年3期)2021-06-18自己动手做好看又美味的健身餐ViVi美眉(2019年3期)2019-09-10“老漂族”我们如何安放你们的生活遵义(2018年12期)2018-07-11

推荐访问:韵文 社会工作 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