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网络时代中国钢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时间:2023-08-03 1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张晶

摘要:在当代的互联网发展大潮中,先进的网络传播能力以及庞大的资源覆盖,能够促进中国钢琴音乐得到良好的承载、包容与推动。科技时代的今天,中国钢琴音乐自身的发展传播以及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形成更为卓著的发展成果。互联网能够为其在创作、教育以及作品传播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撑力,使其能够得到良好的社会拓展。捕捉全新的发展契机,能够更好地以钢琴音乐的特性来表达东方文化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互联网  中国钢琴音乐  融合必要性  传播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古往今来的漫长岁月里形成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并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和发展壮大。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相辉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汲取营养并丰富自身的构成,形成了诸多优秀的全新音乐艺术形态。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也显现出华夏文化强大的吸取与转化能力。自20世纪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不断涌现,以中国文化的视角呈现钢琴音乐作品的别样精彩。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代的媒体技术高歌猛进,也使得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成果得到了良好的传播,甚至对创作以及欣赏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利用这些当代的技术与媒体渠道来辅助中国钢琴音乐得到良好的社会普及与深入发展,这显然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在全新的互联网环境中,只有通过快速的传播并携带良好的时代性与潮流性,才能够令中国的钢琴音乐得到全面的拓展,展现出它多元和丰富的一面,进而使中国钢琴艺术拥有更好的传播空间。

一、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社会环境

钢琴是西方文化艺术形态的结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更凭借着其独特的表现力在音乐创作、表演以及文化传播过程中拥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的钢琴音乐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与本体音乐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融合,通过创作与演绎的方式打造出许多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迹要追溯到20世纪之初,彼时彼刻中国正陷入水深火热的革命浪潮,同时也是各种文化思潮涌动的大时代。许多具有先锋精神的国人前往西方留学深造的过程中认识了西方的钢琴艺术,并将其携带回祖国。在此过程中,西方的钢琴音乐逐渐开始了民族化的改编,创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优秀艺术作品,同时也在作曲理念、音色表现以及技术技巧层面融入了更多民族化的整合方案。正因如此,也使得钢琴音乐能够酝酿和产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在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此后的100余年发展历程中,虽然中国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新中国诞生伊始的百废待兴以及改革开放的大潮,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向前推进和变化,钢琴音乐始终在一代代音乐家的薪火相传中绽放美丽的光彩。从中国钢琴音乐中可以听到具有民族韵味的民歌、小调以及戏曲的音乐语言,以特殊的方式打造著专属于中国的音乐旋律。

近年来,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在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科构建中,钢琴均作为核心专业门类每年向社会推送数千人次的专业毕业人才。并在教学方法、课程配套以及教学理念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钢琴演奏家登上世界舞台,这也显示出中国钢琴教育水平的突飞猛进。与此同时,在钢琴音乐的创作方面已然形成了系统化的民族钢琴音乐体系,构建根据中国传统民歌小调所改编的钢琴音乐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了国人的喜爱,也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在钢琴音乐的社会普及方面,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后便逐渐开始建立并向全社会推广,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然形成了多个社会业余考级体系。大量钢琴培训机构的建设也使得有越来越多的专业琴童开始学习这一乐器,在全社会构建起良好的钢琴教育氛围。总体而言,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教育以及社会推广能力均显现出十分卓越的特征,不断向前发展。

新世纪伊始,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见证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从最初的拨号网络转变为今天的宽带网络,更经历了从多媒体全媒体到自媒体时代的蜕变。大量全新的网络信息推广模式使得公众的日常生活越发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与此同时,也有大量文化艺术形式在互联网中崛起。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回溯,也有对当代文化艺术形式的推广,这也使得互联网成为音乐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互联网发展如此高速且全面的背景下,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抢占社会发展先机均需要与互联网之间构成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过融入网络渠道来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互联网本身也能够在社会传播教育拓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弥补现有实体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不足之处,以更为创新的途径和方式来寻求全新的**之道,进而形成切实可行的高速发展路径,促进中国钢琴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艺术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国钢琴音乐与互联网结合的必要性

网络时代的发展大潮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人类社会在历史演变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它将原本具象化的信息内容变为虚拟的信息符号,通过快速高效的方式在互联网中进行数字化的传播。它推翻了原有在社会流通中的各种介质,转而提供一种便捷和快速的传播渠道,将各种文化艺术形式进行良好的承载。作为钢琴音乐而言,其本身有着丰富的艺术贮藏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但是作为一种古典艺术形式,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小众化的特点,与当代中国社会大众的主流审美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隔阂。因此,对于钢琴音乐作品的网络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借助互联网先进的传播渠道和技术可以为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表达形式之间结合的具体方式。因此,从必要性层面来看,中国钢琴音乐与互联网之间的结合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互联网本身具有巨大社会价值,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极为强大的承载与发散能力。它对当前几乎所有的社会音乐文化形式均有着良好的覆盖和包容能力,并且可以促进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历久弥新,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中国互联网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在技术领域开发全新的可能性,因此使其具备了更为强大的信息输出与供给能力。在当前的5G网络和自媒体网络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开放性、智能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大数据不仅能够精准地为每一位有需要的社会群体提供丰富的资源内容,同时也能够保障在信息收集方面的全面和深入,这显然相对于传统信息传播渠道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对于钢琴音乐的信息传播、收纳与推送方面,互联网同样具备显性的能力优势,它能够真正促进钢琴音乐文化的社会拓展,同时也能够促进钢琴音乐创作、教育以及社会拓展方面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些潜能的释放不仅显现出互联网自身的特征与优势,同时也在钢琴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多的素材信息以及转型方法。

其次,中国的钢琴音乐也亟待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来改变现有传播领域的一些现状,能够以更为亲密的方式与大众之间互动接触。中国钢琴音乐自20世纪创作产生以来有着100余年的漫长历史积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所诞生出的一些作品往往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特性,具有典型的主旋律文化色彩。这虽然能够呈现出中国钢琴音乐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文化魅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其往往会与传统音乐文化混为一谈,造成“土、旧、俗”的一些审美偏见。因此,在钢琴音乐的现代传播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与中国人民群众之间的审美代沟问题,也与城市流行文化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现有的传播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在社会钢琴考级以及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育方面获得了很多的突破进展,但是在社会公众的普及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若要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就必先在社会拓展领域得到加强。而面对传统实体环境所无法解决的困难,显然通过媒体环境的变化可以形成新的助推力,使钢琴音乐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也能够令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进程中所获得的收获。这样一来可以消解审美代沟,形成全新的艺术传播环境,促进中国钢琴艺术的继续前行。

除此之外,中国钢琴音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力求形成东方钢琴学派,展现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教育以及表演方面的国际话语权。若要实现这一理想,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便是使更多的国际社会人群能够听到来自中国的钢琴音乐。在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钢琴音乐需要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显然通过互联网媒体的支持可以以快速和包容的方式实现这一愿景。通过简便易行且速度极快的传播方式,能够使更多的国际观众通过互联网搜索和欣赏来自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了解中国社会为钢琴音乐所做出的贡献。这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显然是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播优势,也能够促进中国钢琴音乐在新时代的今天得到快速良好发展,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

因此,互联网与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之间的结合是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或是中国钢琴音乐所积累的丰富资源,均可以良好的承载和转化,使中国钢琴音乐通过互联网得到卓著的传播发散效果。

三、互联网与中国钢琴音乐的对接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十分丰富多彩,在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丰富的积累,并随历史发展不断变迁,演变出五光十色的绚丽美感。虽然有许多音乐作品淹没在历史之中未能保存至今,只能从文献的蛛丝马迹中一窥究竟,但是也有许多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通过采风和收集的方式得到良好的保存,并在现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中演变成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新時代的今天,这些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既见证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又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生机。自建国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不断涌现,并记录着独特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以及音响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这些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应当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并使更多的社会大众由此来了解中国钢琴音乐美不胜收的艺术特征,将互联网先进的媒体技术形态与中国钢琴音乐之间构成紧密的对接,也能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互联网能够良好地兼容中国钢琴音乐的理论成果,对百年来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表演以及教育层面所获得的理论成果进行良好的收集整理与转化,进而通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社会传播,使公众了解钢琴艺术本身以及其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之后所呈现出的文化风貌。在中国钢琴音乐一路走来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它们代表着中国钢琴音乐家对于钢琴音乐的理论思考,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演奏以及教育理论,并形成与西方钢琴音乐相关理论之间的良好结合。但是这些理论成果往往存在着内容较为深奥,适合专业领域进行学术研究的问题。在当前的钢琴音乐社会拓展中,这些理论资源应当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使其能够与社会传播之间构建密切的关联。长久以来,钢琴音乐在中国发展推广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在于对于钢琴文化过于扁平化,使其更多的是以作品的呈现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忽略了理论层面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果能够将这些丰富的理论资源以分享的方式进入社会传播领域,势必能够使更多人了解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魅力,这也十分有利于中国钢琴音乐扩大欣赏群体的范围,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

其次,互联网同样可以与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行良好的对接,在当前自媒体环境中,音乐信息的传播多以影像的方式通过短视频制作与音乐之间进行结合,进而形成良好的欣赏效果,有利于钢琴音乐作品的传播。互联网媒体不仅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在当前软硬件技术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也能够实现对于钢琴音色的完美呈现。这使得钢琴音乐作品可以良好地进入互联网进行传播,同时在与短视频影像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也便于公众对这些较为晦涩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文化理解,感受其内部所携带的文化质感。这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能够彰显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与西方作品之间的文化差异,传播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信息内涵。

此外,互联网与中国钢琴音乐的结合还可以显现于教育层面的革新。人才培养是中国钢琴音乐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当前的互联网媒体中,不仅有大量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同时还能够体现出在教育层面的深入程度。在如今的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中有大量关于钢琴教育方面的资源组成,同时通过自媒体与专业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结合,还能构成微课、慕课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可以解决当前教学保守、闭塞和老套的问题,能够推动中国的钢琴教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开放和深入的方向发展。这显然形成了一种复合型的发展方式,构建实体教育与虚拟网络教育之间的资源结合,甚至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开阔的实践锻炼平台。长此以往,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拓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时代的今天,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要求中国钢琴音乐能够找到更为适宜的生存与发展土壤。互联网提供的丰富资源以及独特的传播能力可以塑造价值的最大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能力与前景,促进中国钢琴音乐寻求到更好的发展契机。解决当前的发展困境,沿着更为高效、独立和兼容的方向发展,使更多国人能够感受到中国钢琴音乐文化艺术质感,并促进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互联网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商(2016年27期)2016-10-17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推荐访问:网络时代 中国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