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筋膜理论探讨儿童抽动障碍角药应用*

时间:2023-07-31 08: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方乐瑶,谢静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指身体一个或多个部位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抽动障碍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情绪障碍等共病,正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严重慢性疾病之一[1]。抽动障碍属于中医学“肝风”“慢惊风”“瘛疭”等范畴,中医治疗抽动障碍可显著改善抽动症状,减少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少[2]。儿童抽动障碍病机为筋膜弛张失调,挛急不舒。肝主身之筋膜,筋膜弛张收缩由肝所主,小儿肝气未充,筋膜刚柔未济,加之外邪侵袭或内伤情志,筋膜失养失用致使筋膜挛急,出现一处或多处部位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角药是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呈犄角之势,相互辅助达到增效之功[3]。本文基于筋膜理论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中医治法,并列举其角药应用,以期丰富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思路。

《素问·痿论篇》曰:“肝主身之筋膜。”这是关于筋膜理论的最早论述,同时书中还提出筋膜与肢体关节肌肉的运动密切相关,筋膜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离不开肝血的滋养和肝气的调畅。陈潮祖教授对筋膜理论进行了总结与创新,认为肝系筋膜包含范围最广,大至骨肉筋腱,小至细胞组织都是筋膜的构成部分,全身筋膜功能受脑外筋膜影响,由肝所主[4]。筋膜对全身组织及器官都有维系和联络作用,人体肢体肌肉、眼肌、声带等都是筋膜的组成部分。李亚平认为抽动障碍的病机本质是筋失用,经筋的协调运动及筋膜经隧运输功能受影响,导致全身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抽动症状[5]。肝主筋膜,且气血津液的疏泄调节与肝及筋膜密切相关,气血津液不通或不足,筋膜失养致使筋膜挛急,则见眨眼皱眉、摇头耸肩、歪嘴甚至口出异声秽语。

根据现代医学列举的抽动障碍主要临床表现,结合导师谢静教授临证经验,认为抽动障碍病位在肝,核心病机多为外邪侵袭或实邪阻滞筋膜通道,或脏腑娇嫩不足致筋膜失养而致筋膜挛急不舒,发为抽动,故治疗需从疏散外邪、调畅筋膜、充养筋膜入手。肝气调达、肝血充足,则筋膜内气血津液充足且流畅,筋膜张弛有度,则运动协调、发音自然。

1 外感风热,筋膜失用

《温病条辨·解儿难》认为小儿“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6]小儿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患儿外感六淫邪气,尤其是风热之邪,外风引动内风,筋膜挛急不舒;
且小儿多为阳热之体,外感邪气易从阳化热,致使筋膜受热,津液不足,筋膜失用。研究表明儿童抽动障碍常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7],临床以“疏散风热”为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疗效显著。

2 实邪阻滞,筋膜不畅

筋膜需柔韧畅通,方可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万全有云:“儿性执拗,求人不得则怒,怒则伤肝,啼哭不止。”[8]患儿心智尚未成熟,情绪难以自控,肝失条达而气机郁结,研究数据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是诱发和加重TD 的主要因素[9]。若患儿情志不畅,气郁日久,气不行则津停为痰,血留为瘀,痰浊瘀血等实邪阻滞筋膜经隧,筋膜挛急出现各种抽动症状。俞景茂教授强调抽动障碍日久应补血活血[10]。痰瘀既是抽动障碍的致病因素,亦是病理产物,痰瘀互结,导致本病缠绵难愈、临床表现多样[11-12]。

3 脏腑不足,筋膜失养

《类经》曰:“凡筋膜所在之处,脉络必分,血气必聚。”[13]筋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赖于气血津液之充养,尤其是肝血的濡润,血充则筋膜柔润,补血柔肝可直接充养筋膜。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喂养失宜、贪凉饮冷等进一步损伤脾胃,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津液生化乏源,不能充养筋膜,土虚则木亢风动,故需培土以荣木,石玉君认为治疗抽动障碍需肝脾同调,缓解期需要健脾调营、抑木扶土[14]。小儿先天不足,或后天久病失养,肾精不足,不能涵木,筋膜失充。治疗时可加入补肾之品,肝木得于肾水涵养,方能保持柔和之性。

1 桑叶、菊花、蝉蜕-疏散外邪

《小儿药证直诀》曰:“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胜任,故目连扎也。”[15]桑叶乃“肺经之肝药”,既可疏散风热,还能平肝,且桑叶甘润益阴可明目。张胜指出热盛动风之证,邪热伤津致使筋脉挛急,以桑叶止汗可塞流澄源,既能清热平肝治本,还可防止津液进一步丢失[16]。菊花内外兼清,尤善清利头目,引诸药上行。蝉蜕长于疏散肝经风热、凉肝熄风止痉,使邪去正安,抽动平复。韩新民教授认为虫类药物能快速控制抽动症状,增加患儿及家长长期配合服药的信心[17]。桑叶、菊花、蝉蜕,三药均可疏散风热,入肝经,可上行头目,药效叠加,且清中寓补。刘弼臣教授强调治疗抽动障碍治疗呼吸系统病灶可减少疾病的复发[18]。

2 柴胡、胆南星、郁金-畅达筋膜

柴胡辛行苦泄,可条达肝气,舒畅气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气调达则疏泄如常,使筋膜不致挛急,辛能行能散,恢复筋膜节律,使气津流通有利于筋膜和柔;
胆南星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之功,且本品辛散温行,入肝经,可通行经络筋膜,尤善祛风痰,止痉搐。郁金不仅可以加强解郁之功,还可活血化瘀,郁金所含的姜黄二酮有明显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19]。柴胡行气,胆南星祛痰,郁金化瘀,各居一角,成犄角之势,三药合用,畅达筋膜,气血顺行,筋膜恢复其用。临床上可根据气郁、痰凝、血瘀侧重调整三药比例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3 白芍、山药、熟地-充养筋膜

肝体阴而用阳,酸味之药可补养肝体,还能制约亢盛之肝阳,肝血充盛方可濡养筋膜,肝血足则肝风不生,此即叶天士所言“缓肝之急以熄风。”白芍之酸,益阴柔肝,缓解痉挛,使经隧和柔又有利于气津流畅。山药双补脾肾,既可健脾以助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又有益肾之功,王素梅教授认为脾胃健运与否对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患儿便溏易泻,且常因过食肥甘生冷即会加重其抽动症状,病情反复[20]。肝肾同源,熟地黄补益肝肾,填精益髓,滋水以涵木。白芍补养肝血,山药培土荣木,熟地滋水涵木,三药配合,调补脏腑以充养筋膜。但脏腑功能不足,必定影响气血津液运行不利,虚中夹滞,需要注意补中寓通,如加入陈皮等行气药。

孙某,男,8 岁。2020 年4 月25 日初诊。主诉:间断抽动1 年余,加重半月。患儿于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眨眼、清嗓、耸鼻,可自行缓解,家长未予重视,但症状间断发作,其母亲诉每次父母吵架后患儿症状加重。半月前患儿再次出现眨眼频繁,清嗓,耸鼻,时有甩头,为求中医治疗遂至我院门诊就诊。刻下:患儿频繁眨眼,清嗓,耸鼻,无鼻塞流涕,紧张时有甩头,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纳欠佳,夜寐不安,睡着后易醒,小便偏黄,大便正常,患儿平素性格急躁。既往体质一般,易“感冒”,出生情况可,生长发育正常。查体:咽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诊断:肝风;
中医辨证:外风引动证。西医诊断:抽动障碍。治法:疏风解表,息风止动。处方如下:桑叶6g,菊花6g,蝉蜕5g,黄芩5g,连翘6g,射干6g,芦根10g,淡竹叶10g,钩藤6g,徐长卿6g,鸡内金6g。中药,7 剂,水煎服,1 剂/d,分两次温服。

2020 年5 月6 日二诊。患儿服药后眨眼、清嗓症状稍减轻,仍有耸鼻,情绪紧张时有甩头,纳欠佳,夜寐欠安,入睡后易醒,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处方如下:柴胡12g,郁金6g,胆南星6g,白芍15g,枳实6g,炙甘草6g,钩藤6g,菊花6g,葛根10g,射干6g,鸡内金6g。中药,14 剂,水煎服,1 剂/d,分两次温服。

2021 年5 月20 日三诊。患儿服药后眨眼、清嗓、耸鼻等症状明显减轻,紧张时向后转头,纳食稍改善,夜寐不佳,翻来覆去,二便正常,睡眠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处方如下:柴胡12g,郁金6g,胆南星6g,白芍15g,枳实6g,炙甘草6g,钩藤6g,羌活6g,菊花6g,葛根10g,射干6g,鸡内金6g,酸枣仁10g,白术10g,山药10g。中药,14 剂,水煎服,1 剂/d,分两次温服。

2021 年6 月17 日四诊。服上方后患儿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情绪较前好转,纳可,大便不成形,1 次/d,小便正常,睡眠改善。舌质红,苔薄白稍腻,脉弦细。处方如下:白芍10g,熟地黄6g,山药10 g,柴胡6g,当归6g,郁金6g,薄荷6g,茯神10g,酸枣仁10g,太子参6g,炒麦芽10g,炙甘草5g。中药,14 剂,水煎服,隔天1 剂,分两次温服。

2020 年7 月15 日五诊。患儿病情较平稳,眨眼、清嗓、耸鼻、甩头等症状基本未作,纳食正常,夜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稍弦。处方如下:白芍10g,熟地黄6g,山药10 g,柴胡6g,当归6g,郁金6g,茯神10g,酸枣仁10g,太子参6g,合欢花10g,炒麦芽10g,炙甘草5g。中药,14 剂,水煎服,1 剂/d,隔天1 剂,分两次温服。患儿病情平稳可考虑停药,嘱患儿家属加强调护,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谨防复发。

按:筋膜弛张失调、挛急不舒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基本病机,首诊患儿频繁出现眨眼、清嗓、耸鼻等头面部症状,查体咽部稍充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考虑外感风热之邪,予角药桑叶、菊花、蝉蜕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此角药组合对于以眨眼、清嗓等头面症状为主效果较好,若为外感诱发则更加对症,桑叶、菊花既有疏散风热之功,还可平肝,又无寒药耗伤阴液之弊;
小儿少阳之体,外感邪气易从阳化热,加入黄芩以清肝热;
患儿清嗓,加入连翘、射干清热利咽;
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引热从小便出,芦根还可通鼻窍;
钩藤加强止痉之功;
导师临证发现,多数抽动障碍患儿合并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加入徐长卿取其“抗过敏”之效;
小儿易夹食积,患儿纳差,加入鸡内金消食化积。

二诊患儿眨眼、清嗓症状稍减轻,但仍有耸鼻、甩头,舌红,苔薄黄稍腻,脉弦。患儿起病1 年余,反复发作,多因父母吵架情志不畅诱发或加重,夜寐不安,考虑肝气郁结为本,夹有痰热,且久病多瘀,予角药柴胡、胆南星、郁金以疏肝解郁,化痰息风,活血化瘀,畅通筋膜;
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为四逆散调气柔肝、柔和筋膜;
钩藤加强息风之力;
患儿头面部症状为主,射干利咽消痰,菊花清肝明目;
导师谢静教授在治疗抽动障碍表现为甩头、扭脖子等症状时,常加入葛根舒筋缓急,多能获效。若痰浊明显,舌苔白腻者,还可加入石菖蒲、远志等药物散郁化痰、开窍宁神;
对于痰热较重者,导师常合入温胆汤清热化痰理气。

三诊患儿症状改善明显,用方有效则守方续服,但小儿脾常不足,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化痰清热药又多苦寒,用药需要顾护脾胃,故加入白术、山药健脾养阴益气;
患儿夜寐仍欠佳,加酸枣仁滋养肝血以安神助眠。

四诊患儿肝郁证候减轻,脾虚之象显露,“道路”通畅,则需加入“润滑剂”,方可维持筋膜正常功用。予以角药白芍、山药、熟地,其中白芍养血柔肝,还可缓解痉挛,使经隧和柔又有利于气津流畅;
山药健脾以助气血生化之源,又有益肾之功;
熟地黄补益肝肾,滋水涵木。加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
当归养血和血,乃血中气药;
郁金疏肝活血;
加薄荷少许,透达肝经郁热;
茯神健脾还可补心安神,酸枣仁加强安神助眠;
太子参健脾益气,扶助正气,炒麦芽和胃;
炙甘草益气,还能调和诸药。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充足,筋膜方可发挥正常功能。患儿症状稳定,可隔天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

五诊患儿症状未作,继续予以四诊方,去薄荷之辛散,加用合欢花甘平,和心志,理气解郁。肝肾同源,若患儿生长发育落后,考虑先天不足为主者,谢静教授在治疗后期常以知柏地黄丸为主方,加强补肾以达到润养筋膜之功。

同时,导师认为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患儿症状,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经常与患儿家属沟通病情,嘱咐家长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宜给患儿施加压力,使患儿保持心情舒畅愉悦,临床疗效更佳。

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多起病于儿童时期,患病率逐年增加,其症状多变,迁延难愈。中医治疗抽动障碍多从肝论治[21],笔者认为筋膜失用为抽动障碍发病关键,若筋膜内气血津液充足且流畅,筋膜张弛有度,则运动协调、发音准确而自然。故治疗需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以期恢复筋膜之用。角药组合,药效叠加,且不同角药组合中各有偏重,临床上可视病机之变灵活配伍,以行其效。

猜你喜欢郁金白芍筋膜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6期)2021-06-09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6期)2021-06-09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0年9期)2020-10-20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年2期)2020-07-25“一指禅”爸爸作文大王·低年级(2020年5期)2020-05-25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白芍花开青年歌声(2017年11期)2017-03-15郁金的品种规格与鉴别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年5期)2016-10-17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年11期)2016-06-15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特产研究(2016年3期)2016-04-12

推荐访问:抽动 障碍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