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3-07-04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作业要做到减量不减质。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必须深研设计策略,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质量作业。小学数学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从提出真问题、感受真体验、开展真交流、形成真反思、进行真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设计,通过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沉浸式体验;
微项目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4-0037-03

引  言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的作业设计既要关注“减负”,又要关注“增效”,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在真实情境下创设任务,让学生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形成和发展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要想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教师就必须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作业设计除了要巩固学科知识,更要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能力,从而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做到乐中练,乐中学。

小学数学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是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综合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作业模式。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发现这种在目标、内容、时间、任务等方面微缩的作业设计,深受学生喜欢。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查阅资料等方法认识数学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沉浸式体验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都在不断提升。这样的作业设计减少了书面作业,增加了实践探究作业,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利于“双减”政策中减负增效目标的实现[1]。笔者结合多年实践,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为例,谈谈小学数学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设计策略。

一、提出真问题,激发学生内驱力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真实的学习问题更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设计沉浸式微项目化作业的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确实感受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2]。

例如,以“圆的奥秘”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见表1。

在问题情境部分,教师针对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圆形水波现象,提出了能激起学生疑惑的驱动性问题:“水波为什么是圆形的?”问题一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追根求源的探究欲望,为他们深入探究圆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力

无论什么知识都要用心体验才能学到精髓,掌握其中的奥秘。在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后,教師紧接着设计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作业,使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调查、实践、推理等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度思考,主动钻研,提升探究力。

例如,在“圆的奥秘”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探究内容:

任务一: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剪一个较为标准的圆,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怎样才能剪出更标准的圆。把你剪下的圆纸片贴在表格里,并将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任务二:借助你身边的工具或者物体在表格中画一个圆,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任务三:拿一张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对折方法剪圆,借助物体或工具画圆,通过折、画、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感知圆,探索圆,让问题引领学习真正发生。在这样沉浸式体验探索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索和内化的体验过程,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感知,同时也积累了动手折、画、量等探究学习的经验,提高了学习能力,更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开展真交流,引发学生思辨力

在探究学习作业中,教师要设计讨论交流环节,创设学生交流、分享平台,让学生在不断交流、思辨中明确知识点,理清疑难点,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推动学生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圆的奥秘”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任务四——小组讨论交流这一环节中,每一小组的学生在交流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作品如图1,讨论内容如下。

生1:在剪圆时,我先将白纸对折了一次,然后剪了一个半圆,发现剪得不是很标准。那到底该怎么剪呢?想了一会儿,我决定对折两次再剪,事实证明果然比第一次要容易一些,只需要剪四分之一个圆,但剪得还是不太标准,能不能更接近圆一些呢?于是我决定多对折几次再剪。最终我发现,原来对折的次数越多,剪圆的时候越容易,也剪得越标准。

生2:在画圆时,我是借助矿泉水瓶的盖子画的,只要将圆形的盖子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就可以得到一个圆了,非常简单。

生3:我把笔绑在毛线的一端,另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在白纸上,拿着笔,轻轻拉直,绕着中心在纸上画一圈,一个圆就画好了。

生4:我哥哥教我用圆规画圆,首先用笔在纸上点一个点表示圆心,再把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借助绳子画法中绳子拉紧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要画的圆的半径。然后,把针尖的一端固定在圆心上,带笔的另一端旋转一周就能很快画出一个圆,这个画法跟借助绳子画圆道理相同,但更加方便。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对圆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加全面。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不断思辨、修正、完善,进一步建构知识体系。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形成真总结,提升学生反思力

总结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再一次梳理、审视,在总结反思中不断进行反省内化、抽象和概括,总结、积累学习方法和探究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设计总结反思这一环节,让学生分析总结自己的所学所思,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圆的奥秘”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中,总结反思设计如下:在完成这次任务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这个研究有关的内容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学会了什么研究方法?以下是部分学生对“圆的奥秘”探究活动的总结反思:

生5:在折圆形纸片时,我们组发现,对折两次展开后,两条折痕相交的点就是圆心,如果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有很多很多的折痕,通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了这些折痕其实是圆的半径,而且这些半径都相等。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半径连接起来就是圆的直径,直径也都相等,同一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生6:在画圆时,我发现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不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借助直尺就很好画了,而圆的边是曲线,不好画。还好,人们发明了专门的画圆工具——圆规。我在画好的圆中借助尺子画了线,发现经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有无数条,数学上把这些线段叫作直径。

生7: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我从其他组员那学到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从借助绳子画圆的方法,我想到了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很大的圆,就可以采用这种画圆方法。我上网查找资料,有资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我深刻体会到古人太聪明了,短短几个字就能清楚地描述圆的特征。

学生在总结中不断反思,既总结收获,也联系生活,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总结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改进,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客观面对知识上的不足,还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进行真评价,提高学生自控力

作业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份高质量的作业设计绝不能缺少作业评价。长期以来,以正误为最终指向的评价缺乏指导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设计作业评价这一环节,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便更好地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圆的奥秘”微项目化作业中的评价环节,教师先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检查、分析自己在这次作业完成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日后在学习中加强改进。在学生自我评定后,教师再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找出其他成员做得好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互评互学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得到别人认可时,学生心里会充满骄傲和自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对每份作业以“勾叉式”和文字性评语激励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字里行间对自己的关注、赞赏与鼓励,从而受到激励。改变单一的作业评价形式,用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让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由“我要做”变为“我想做”,由“我想做”变为“我乐做”。这样有效的作业评价能够提升学生自我监控、自主思考等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是一种创新的作业模式,是对重复、低效的传统作业模式的大胆创新,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笔者通过以上策略对小学数学沉浸式体验微项目化作业进行设计,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从而有效促进了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石海飞.“减量”与“提质”统一的小学数学微项目化作业设计[J].辽宁教育,2022(1):18-20.

胡晓峰.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总结.时代教育2008(3):177.

作者簡介:黄玉团(1977.11-),女,福建厦门人,

任教于福建省厦门市新圩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沉浸式体验小学数学沉浸理论视角下的游记分享内容页设计策略设计(2018年9期)2018-11-13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设计(2018年2期)2018-11-06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中学物理·高中(2018年10期)2018-11-06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大观(2017年12期)2018-01-29虚拟现实电影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前景电影文学(2016年17期)2016-10-27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化作 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