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06-29 11: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更嘎拉毛

【摘 要】调查表明,西藏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虽然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和完善,但汉语教师在教学的知识结构处理、设置汉语课程形式和推进汉语课改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时,教师要注重采用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方式,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情况,探究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困境的意义,并最终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困境;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西藏地区一直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随着西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学校教学资源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学生学习双语的欲望和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对汉语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研究表明,在新课程理念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教学观念有较为明显的依赖倾向,不愿做出改变,紧跟潮流。而且,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地区的封闭性和语言不通,导致教师外出进行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就严重减少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的机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语文的双语教学内容也在随之发生改变。新教育体制改革一直在促使各年级的教学不断创新进步。但是,在不断加入新事物、新知识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丢弃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不仅会增加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语言素养和能力也有待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大多是藏族本地人,汉语能力和水平本身就不够高。部分教师在汉语的口语表达和汉语文化理解能力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课堂上,部分教师对汉语教材的分析不够透彻,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堂进度和形式。

最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课堂上,教师集中讲授教材和进行练习,而采取小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形式的教师的数量明显较少。部分教师不能有效驾驭教材的主要内容,把握课堂进程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在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面仍有较大的欠缺。

(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目前,影响和制约西藏地区双语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双语教学资源的不足。虽然现在西藏地区的汉语教材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权威性,也在西藏地区被广泛推广学习,但仍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由于受到西藏地区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运用较为复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导致有些课堂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效率低下。

(三)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对一所学校最好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它的升学率的高低;对一个教师最好的评判标准,就是看他所教的班级成绩的好坏。但是,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标准不能固化,还要看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否相匹配,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在一年级开学时几乎都不组织汉语水平摸底考试,导致班内学生的汉语水平良莠不齐,教师授课难度加大,学生在上课时也很难保证有所收获。

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问题的意义

首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民族地区教学资源与其他地区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能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增强少数民族學生的文化自信。就像*****所说的,“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因此,学生和教师应该多加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帮助学生增加课外知识,扩大知识积累,更有助于学生尽早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也能促使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情感共鸣,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其次,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和事情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问题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学习的含义,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拥有更好的课堂体验,让他们有更为深刻和更有价值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的意义。

三、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课程标准的推行,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进行转变。双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借助参加培训和进行校外交流的形式,来探究上好双语语文课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本身的汉语能力和汉语水平,最好能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汉语语法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通俗易懂、引人注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二)提高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能力

要想加强双语教育,双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解决西藏地区双语教师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给教师提供教学研讨和交流的机会。相邻学校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并结成互助组,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还要选择教师前往优秀的学校进行交流和学习,缩小与优秀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学校也要及时推进硬件设施的更换和维修,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一个较为便利的条件,学生也能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改良传统的授课方式

要想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当然是重头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在理解文章和事物时,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来体验与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藏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让他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体会到生活的感觉。只有亲身的经历和切身的感受,才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牢牢记住学到的文章和知识点,同时还能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四)丰富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资源

目前,在西藏地区,小学语文的双语教学资源并不适应实际教学环境和发展。因此,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选取自治区内优秀的教师和专家,针对西藏地区的环境,有针对性地整合适合现代西藏地区发展的双语教学资源,并加入新课程理念,采取先进、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五)建立健全双语教学评价机制

要想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就要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松绑,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并不断推进学校和教师在双语教学方面的进步和改善,将教育评价的模式变得更为人性化。可以建立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互评的模式,让教学评价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汉语是我国的官方用语,学习和正确使用汉语是爱国的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汉语教学相对较为落后,双语教学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在西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校和教师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课堂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莫海文.柬埔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问题及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9(02).

[2]司睿,王恕桥.甘南藏族自治州双语教育与藏语言文化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11).

猜你喜欢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困境跟踪导练(一)时代英语·高一(2020年1期)2020-05-15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商(2016年33期)2016-11-24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当代农村财经(2016年9期)2016-11-22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商(2016年27期)2016-10-17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海外英语(2013年7期)2013-11-22A Boy and His Tree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2008年4期)2008-12-22

推荐访问:双语 少数民族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