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商丘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3-06-17 13:35:03 来源:网友投稿

熊作余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河南 商丘 476000)

为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商丘市加快建设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不仅有利于推进生态保护,促进全域旅游,传承黄河故道文化,而且有利于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商丘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一)明确的历史记录

商丘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自开封府仪封县界流入,东经睢州、考城、商丘、虞城、夏邑县北……由涡至怀远入淮……旧黄河在府境者,有三:一在商丘县北30里。合贾鲁河、沁河诸水流,入虞城县北,又流入夏邑县北,又流入永城县北,又东入砀山界,今淤。一在考城县南3里。明弘治正德间,县治四徙,屡经冲决,又流入宁陵县界。正德四年,于宁陵西五里铺,开地40里,接黄河故道,寻罢。一在睢州北70里,又东南流入柘城县界,分为二:其一南经柘城西,屈而东、经柘城南,入砖桥;
其一名清水河,东南流会于砖桥,涡水二泒亦会焉,合流入鹿邑县界,经县北20里贾家滩东南至两河口,合涡水入亳州界。又睢州更有旧黄河,自州西北浑子集北,分为二流:一东流经野鸡岗、龙箱集,北又东经荆山岗南,始东南流;
一南流经奉家店,北又东南经河阳集,南又东流至双冢北,合东水至柘城界,今湮。”[1]因此,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商丘市辖睢县、民权县、虞城县、夏邑县、柘城县、宁陵县等在历史上均是黄河流经之地。

(二)优越的区位交通

商丘市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京九铁路、310国道、郑徐高铁、连霍高速等在这里交汇,“通达商丘”为发展商丘黄河故道生态旅游、方便游客出行等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三)珍贵的自然资源

商丘自然资源丰富。如:被誉为“古老的水上长城”的民权县的申甘林带;
宁陵县万亩白蜡杆基地;
梁园区段的郑阁湖,沈集田园风光,刘口黄河故道游览区;
黄河故堤的杏堤、桃林、梨园,古孟诸泽游览区;
等等[2]。

(四)厚重的历史文化

黄河故道文化底蕴厚重。民权有庄子墓、江淹墓、葵丘会盟台等;
梁园区有三陵台、清凉寺、老君台、千年银杏树等;
虞城有仓颉墓、商君墓等。黄河故道周边的豫东大鼓、庆丰花鼓舞、锔缸挑、肘歌、刻瓷艺术、金麦草画、帝喾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完好[3]。

(五)浓厚的宣传氛围

商丘市积极利用《商丘日报》、商丘新闻网、《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等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商丘明清黄河故道,宣传氛围浓、效果好。如:举办第22届黄河诗会,奏响“黄河文化大合唱”的“商丘强音”;
召开“商丘与黄河文化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刘庆柱等参加,为商丘黄河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宋桓夫人》入选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的剧目;
等等。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黄河故道商丘段内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如有的黄河故道风景区内,公交车线路较少、住宿条件差、娱乐设施陈旧、游船价格高、安全保障低、通讯条件弱等。这些不利于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的开发。

(二)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商丘市为农业大市,资金有限,而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走廊的保护和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所以,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必将影响项目进程,同时因商丘市的实际情况,仅利用财政资金进行开发建设,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事情。

(三)挤占破坏非常严重

首先,黄河故道的主河道被挤占,如围塘养鱼、修建旅游设施、自然淤积损毁等。在百度卫星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商丘段黄河故道河道堵塞非常严重,而开封、徐州等明清黄河故道河道则比较通畅。其次,黄河故道大堤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却遭严重破坏,比如人为取土、开垦、开发等。

(四)综合开发管理不足

一是黄河故道资源开发不高。黄河故道文化有待保护传承,黄河故道精神有待弘扬,黄河故道产业有待提升,黄河故道滩涂、水域、坡地等自然资源有待效益提升,黄河故道国土资源有待规划等。

二是旅游产品开发不深。高附加值的特色农畜产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包装、营销还不深入,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旅游经济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三是管理混乱,人才缺乏。有的黄河故道景区管理混乱,专业管理、策划、讲解人才缺乏专业培训,景区破败不堪,环境卫生较差,游客非常稀少,甚至存在火灾隐患。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不够。黄河文化和庄周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的融合还不够深入,缺乏参与性、互动性、体验式的文化旅游项目。

(一)强化保护,促进黄河故道生态协调发展

一是提升保护意识。强化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积极转变思维,划定保护红线,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黄河故道生态良性循环。加强林七水库及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干渠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开展明清黄河故道清淤扩容工程,确保全市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明显提高。加强对黄河故道的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等的保护,切实确保商丘境内黄河故道大堤以及其他相关黄河故道文物的安全。

二是综合开发保护。以保护黄河故道生态为主,绝对不以牺牲生态利益换取经济发展,实施明清黄河故道及沿线的深度整治和综合开发,积极开展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土地综合整治,推动黄河故道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推进黄河故道沿线滩地治理,着力提高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

(二)加强传承,弘扬黄河故道生态文化

一是加强商丘段黄河故道文化的研究。全面深入调研,仔细梳理黄河文化商丘段的历史脉络,编纂商丘黄河故道系列丛书,研究帝喾之子契、元代贾鲁、明代刘大夏、明代潘季驯等治理黄河的事迹和经验,彰显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及价值,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二是加大商丘段黄河故道文化的宣传。广泛利用《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微博、微信、移动终端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召开高层次、高规格的座谈会,高标准举办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文化主题线上线下活动,深入宣传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文化。

三是积极为明清“黄河故道”正名,不要再让“废黄河”出现在相关媒体报道和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之中。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不是一条“废黄河”[4]。

四是加快建设黄河故道文化博物馆。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文化反映了黄河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着眼保护传承弘扬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文化,充分利用商丘明清黄河故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具有标志意义的遗址遗迹等,建设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文化博物馆。

五是讲好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文化故事。将散布在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沿线的火文化、殷商文化、微子文化、应天文化、木兰文化、孔祖文化、汉梁文化、忠烈文化、红色文化等串点连线,全面展现黄河故道文化的无穷魅力。加快建设黄河故道文化保护项目,积极争取商丘古城池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叫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品牌。

(三)统筹谋划,提供黄河故道生态保障

一是提供规划保障。积极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完善《生态商丘建设和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实施专案》,高水平编制商丘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把商丘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成横贯全市的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廊道,真正让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成为“后花园”并造福人民。

二是提供资金保障。设立商丘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黄河故道生态工程重点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建立黄河故道生态政府长效投入机制以及黄河故道多元化投资体系,多渠道争取社会资本的广泛投入;
主动争取上级部门对商丘明清黄河故道淤泛区域的资金支持。

三是提供法治保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完善落实好《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保护条例》,依法解决商丘明清黄河故道面临的突出问题,依法规范与黄河故道有关的各类主体行为,建设黄河故道法治文化带,为黄河故道生态保护治理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四是提供政策保障。立足实际,正视问题,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将商丘段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建设项目,积极融入河南省打造的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切实做好商丘明清黄河故道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

(四)打造产业,发展黄河故道生态经济

一是建设特色生态人文旅游产业。因地制宜,以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为原则,积极将故道沿线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故堤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融入黄河故道开发之中,深入挖掘黄河故道文化资源,培育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示范区,促进黄河故道生态经济发展。如虞城县乔集乡烟云古寨六庄村,集生态种植、休闲观光、民俗鉴赏、文化交流于一体,被评为“河南省特色旅游示范村”。

二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推进农业机械化,依托现代科技,加大黄河故道沿线土地整治,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盐碱地治理力度,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具有黄河故道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黄河故道沿线人民增产增收。

(五)注重体验,开展黄河故道生态旅游

一是合理设计旅游线路。要以人为本,强化游客的体验,因地、因时、因景而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沿黄河故道深入开展运动游憩等旅游活动。例如虞城黄河故道花海徒步,满足了游客体验自然、感悟生活的需求,增强了景点的吸引力。

二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要强化创新,增加科技含量,紧紧围绕黄河故道文化,推出具有原创和影响力的艺术精品和出版物,积极打造一批电影、微视频、图书、科幻动漫等黄河故道文化优秀作品。

三是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商丘黄河故道沿线的停车场、景观带、遮阳亭、农家乐等系列生态旅游配套设施,要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以提升游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六)深化合作,促进黄河故道生态文化融合

明清黄河故道西起开封兰考县,东至江苏盐城市,流经豫鲁苏皖4省8市25个县(区),全长738公里。明清黄河故道在商丘市境内总长约141公里,流经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虞城县等5个县(区)。因此,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走廊,涉及市外跨区域协调和市内各部门的参与,需要加强市内外黄河故道流域的协调合作,强化顶层设计,设立高效职能部门,统一部署协调,强化监督管理,形成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文化强大合力,共同打造河畅、水清、路通、岸绿的黄河故道生态文明示范带,从而惠及沿岸百姓[5]。

一是加强区域外的合作。明清黄河故道是一个整体,要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共享资源、共筑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新型旅游联合体。商丘要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文化为纽带,促进跨区域全面融合,重点发挥殷商文化、“北宋四都”文化、名人文化、豫东民俗文化、黄淮文化、运河文化、根亲文化、农耕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等十类文化在促进跨区域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同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区域内的合作。商丘市各县区要统一思想,按照商丘市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发展规划,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商丘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猜你喜欢故道商丘黄河淮委组织完成黄河故道航拍调研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复苏治淮(2022年12期)2022-12-20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11期)2022-12-08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10期)2022-10-26维纳斯黄金苹果在黄河故道地区的引种表现烟台果树(2021年2期)2021-07-21商丘之旅儿童故事画报(2021年11期)2021-01-23多彩黄河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黄河宁,天下平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黄河』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黄河故道大众摄影(2016年10期)2016-10-21

推荐访问:商丘 故道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