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深度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16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耿红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合作学习,其能够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农村课堂教学增添趣味,让学生可以有机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由此可见,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更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其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实现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以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

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强调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农村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合作学习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   创设合作情境,激活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发展以及各方面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高年级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和引导,其中合作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而很多时候,学生意识不到合作的重要性,往往会拒绝与他人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合作意愿,使其在享受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几种不同的水果,并要求学生在15秒内数出图片中香蕉、苹果、梨、桃子的数量,然后计算香蕉的总数与苹果总数的百分比,以及桃子总数与梨总数的百分比。大屏幕中的图片在展示了15秒后关闭。这时,学生都抱怨老师给的时间只够数出一种水果的数量,不可能完成这一计算任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结组。小组成员每人数一种水果,并记下来,再一起计算。这时,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一人数苹果共16个,一人数香蕉共10个,然后小组内学生一起计算得出10÷16=62.5%。学生就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很好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上述案例中,教师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使学生置身于合作氛围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并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进行合作学习。

2   组织合作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根筷子与十根筷子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学生的学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效的合作交流很多时候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对于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作为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可以有机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讨论活动,让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2.1辩论交流,活跃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当然,这些想法中有正确也有错误的,但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规避一些错误,省去一些麻烦,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直接肯定或者否定的回应,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辩论,在合作中辩论,在辩论中进步,充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

例如,在学**行四边形面积相关知识时,基于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可变性的了解,教师可以进行拓展提问:“平行四边形框架的四个角是可以活动的,现在,老师移动这一框架,让它‘变身’为长方形,大家能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思考过后,学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教师并没有直接宣布正确答案,而是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各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一场辩论。一组为正方,观点为“长方形的面积大”;
一组为反方,观点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双方各自准备5分钟,5分钟后开始辩论赛。各小组为了赢得这场辩论互相交流沟通,大家集思广益,互相阐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合作完成这一辩论赛。

反方:当这一框架变成长方形后,底边长度没有变,但高变小了,所以长方形面积小。

正方:我方不同意对方观点,底边长度没有变,但高并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所以面积变大了……

有小组成员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还用字条制作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边演示边讲述自己的理由。学生就这样组内讨论、组间辩论,在互相辩论中学到了更多,也在共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思维矛盾,组织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开展学习,从而促成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其数学思维的活跃与发展。

2.2互相提问,促进学生进步

相较于教师,学生之间相互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作为教师,可以将课堂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在做一些数学练习时,教师经常对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无趣,因此,教师需要改变策略,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角度出发。在数学练习中,教师可以适时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其共同合作,互相提问,以更好地实现练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后,教师选择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内成员互相扮演对方的老师和学生,互相提问。这时,有两位学生组成了一个小组,并开始了互相提问。

生1: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生2:一共有12条棱。你知道这些棱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吗?

生1:据我了解,長方体中有8条棱的长度是相等的,另外4条相等。你能说出长方体的面一共有几个吗?这几个面又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在这样的互相提问中不仅回答了对方提出的问题,还思考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无形中完成了更多的练习,对长方体的性质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在这一环节中的表现。让学生从中获得自信,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对方的评价以及自己的表现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在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合作,扮演师生的角色,互相提问,互相评价,帮助对方检验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实现共同进步。

3   设计合作游戏,促使学生有效参与

游戏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抽象的数学内容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有效开发利用游戏这一学习资源,带领学生边玩边学,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体验知识的有效生成,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1趣味合作游戏,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小学生都比较贪玩好动,对教师的一些语言讲解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学生只靠听来获取知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他们的学习是需要一定体验的。小学生对游戏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适当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有趣的小游戏中融入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趣味合作游戏,能够让学生通过完成游戏活动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知识时,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分析思考,教师将教室布置成小商店的样子,将书桌上摆放的物品标价,有地球仪(42.3元)、三角尺(3.2元)、数学书(20.1元)、书包(38.9元)、文具盒(7.9元),并要求学生自由结组,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为“总经理”,再找两名学生做“营业员”,然后让其他组员“购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购物小游戏。游戏中,有学生说想要买一个三角尺和一个书包,并想到“3.2+38.9=42.1(元)”,于是,在结算时递给“营业员”50元,这时“营业员”想到50-42.1=7.9(元),于是找给对方7.9元钱。学生在这个游戏中共同合作,一起完成游戏任务,不仅很好地练习了小数运算,还锻炼了自己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这一数学教学案例中,教师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开展模拟购物的小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同时,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2合作竞争游戏,激活学生竞争意识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一般是由多个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讨论,有些学生在小组探究讨论中会存在一定的惰性,讨论的过程中并不积极。而竞赛制的引入能够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竞争游戏,使学生能够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模式,让学生在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中更好地调动学习主动性,进而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时,教师并没有直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而是选择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为了显示公平,教师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游戏,游戏结束后,获得分数最高的小组将会获得一份奖励。学生都想赢得最后的胜利,也都不想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于是,各小组成员在教师给出的几分钟准备时间里,非常主动地复习课上所学的运算方法,优等生也主动帮助组内的后进生。游戏开始后,教师先从各组选择一名学生,让这名学生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挑战。教师先给出了一道练习题“12.5×8”,很快,各小组代表都得出了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答案进行加分或者减分。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了对小数知识的深度理解。

由此可见,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游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对数学学习有更好的体验。

4   开展合作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活动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广泛,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有效体验数学新知。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与此同时,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实践体验的良好学习途径。基于此,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从而具备了更多理性思考的空间,实现了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4.1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单凭语言讲解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并不高。小学生不喜欢被强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喜欢自己去探索。作为教师,要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目的的达成需要,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探究活动,展开必要的合作,共同探讨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从中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其合作意识。

例如,在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教师布置了一个任务:现在我们准备开设四组体育兴趣小组,要求每位学生都要选一组参加,而且每位学生只能选一个小组项目参加,有跳绳、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并让学生统计这四个项目的人数,以及其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学生开始自由结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统计跳绳以及羽毛球的人数,有的学生负责统计乒乓球和踢毽子人数,有的学生负责将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整理成四个统计表。随后,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这四个统计表整理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学生通过合理分工、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对统计表的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合作活动,将学生带入熟悉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主动分工协作,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合作积极性。

4.2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巧妙相连,将数学内容简单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合作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观察与引导工作,以此保证学生能够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过程,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大胆创新,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在适合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比例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此之前,教师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尝试测量校园中的一处高点的高度,包括树、旗杆等。基于这一任务,学生首先进行了组内讨论,决定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进行探究和测量,并做好组内分工。教师观察到,有一个小组还准备了较长的直尺作为测量道具,准备计算操场旗杆的高度。这名学生先是找好了角度,将直尺放置妥当,然后由另一名学生分别测量直尺和旗桿的影子,再记录相关数据。最后,学生通过这些数据大致算出了旗杆的高度。在这样和谐、有趣的合作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刻理解了比例的知识,并实现了有效运用。成功的实践操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合作学习在农村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并且教学效果显著。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激活学生合作意识,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运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智力,2020(36):122-123.

[2]李筱菲.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80-81.

猜你喜欢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数学课 合作学习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