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3-06-13 19:35:08 来源:网友投稿

侯善兵,孔倩影,汪森林,董茹,杨兰兰,高红梅,王振洋,闻纤,汪峰,周志庆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护理部,安徽 合肥 230000;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内科;
3.皖南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4.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日间手术病房;
6.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输液大厅;
7.皖南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8.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护理部)

跨专业合作是指不同专业学习背景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与患者、社区和家庭共同协调合作以满足患者较为复杂的治疗康复需求、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高质量照护手段[1-2],这一概念早在2010 年由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在Lancet 杂志上率先提出[3-4]。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提高,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学科联合诊疗是我国在未来医学诊疗技术发展上的主要的优化方向[5],2020 年3 月,我国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要求进一步深化医学与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原学科的交叉融合,自此跨专业教育模式逐步走入各高校的主流教学培养方案中。医学生是我国未来临床医疗工作的主力军,更是未来医疗改革的重点干预方向,因此深入透彻地了解医学生的跨专业合作能力的现状并加以引导是未来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人才培养储备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外对于医学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领先,而国内对于该方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高质量有效文献极为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医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合作准备度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准备度的水平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各高校和附属医院制定相关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2021 年9至11月对安徽省3所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的本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安徽省全日制本科院校的本科医学生;
(2)问卷调查前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并自愿接受调查。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因各种原因不在校的医学生;
(2)全日制专升本学生。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研究团队通过阅读相关研究文献[6-10]和咨询3名有关研究方向的高级职称专家后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目的自行编制,包括性别、有无参加过临床见习、学习成绩、生源地、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

1.2.2 跨专业学习合作评估量表(AITCS-Ⅱ)该量表是用于评估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的测量工具,由Orchard 等[11]在2018 年编制并于2020年由施逸雯等[1]翻译汉化并进行信效度检测。该量表共4个维度1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标准进行计分,为“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分别赋值1~5分,汉化后的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61,各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在0.719~0.938 之间,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以使用。

1.3 调查方法 该问卷由实现联系的各校实习队长、各年级学生会会长(或班长)协助进行线上问卷调研,填写前统一告知被调查者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问卷的开头设置告示,所有被调查者均是在自主、自愿的原则下填写提交的。本次共收集问卷942 份,其中有效问卷898 份,无效问卷44 份(包括规律性答题、逻辑错误和填写时间<90 s),有效回收率为95.3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898名医学生中男生214人(23.8%),女生684 人(76.2%);
生源地农村586人(65.3%),县城178 人(19.8%),城市134 人(14.9%)。见表1。

表1 898名医学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续表1

2.2 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情况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总得分为(67.29±10.95)分,其中合作维度(20.37±3.36)分、伙伴关系维度为(15.67±2.82)分、团队工作维度(23.43±3.98)分、协调维度为(7.81±1.41)分。其中不同性别、学习成绩、性格类型学生以及学习中有无与他人交流的习惯、专业课老师授课时是否与学生互动、专业科老师授课过程中是否介绍临床案例、有无配备指导老师、是否与指导老师有过交流、对办公软件的使用频率不同和是否愿意分享掌握的前沿知识技能的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情况(,分)

表2 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情况(,分)

续表2

2.3 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评估总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作为自变量带入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赋值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本次线性回归的回归拟合度较好、较为理想(R2=0.222,P<0.01),且其拟合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为因变量:相比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的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提高3.253 分,学习成绩较差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分别降低5.879 分和12.659 分;
相比性格为中性的同学,性格内向的同学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降低了5.341 分,性格偏外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分别提高了3.088 分和8.598 分;
相比专业课老师授课过程中偶尔与学生互动,老师从不与学生互动的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降低了7.371 分,老师经常与同学互动的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提高了4.590 分;
相比授课过程中老师偶尔介绍案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介绍案例使得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提高4.524分,从不介绍案例使得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降低5.046 分;
相比学习中偶尔与他人交流的同学,学习中经常与他人交流的同学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提高了5.487 分,学习中从不与他人交流的同学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降低6.029 分;
相比偶尔与指导老师交流的同学,经常与指导老师交流的同学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提高了5.946 分,从不与指导老师交流的同学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降低了2.261 分;
相比于愿意分享部分掌握的前沿知识技能的同学,非常愿意分享掌握的前沿知识技能的同学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提高了13.672 分,比较愿意分享掌握的前沿知识技能的同学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提高了5.897 分,不愿意分享掌握的前沿知识技能的同学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得分降低了3.359分。见表4。

表3 变量及赋值情况

表4 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1 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平均得分为(67.29±10.95)分,与量表总分的中间值42.5 分相比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说明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总体得分尚可,研究结果处于偏临界水平提示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这一结果与孙柳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但较Prentice 等[13]、AI-Eisa 等[14]等的研究结果略低。这说明安徽省医学生在跨专业学习合作上较为积极,但是仍有提升干预的空间。究其原因,国内现代医学技术虽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在医学教学上与国外先进的医学院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就国内医学教育而言,近十年来为了填补我国临床医疗人员的空缺,我国的医学教育方向长期立足于培养临床专项应用型人才,而近几年来PBL、CBL 和情景模拟等立足于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模式才得以大规模的运用和发展,因此相比于在此方向起步较早的国外院校,我国的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水平在总体上略低。

3.2 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影响因素

3.2.1 学习成绩 本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较学习较差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要略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学习行为、学习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合作等能力上要明显优于其他学生[15],有研究表明学习行为好的同学与学习行为良好的同学能够较好地探索课外知识,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同时能够很好地利用批判性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5-16],而这些良好的学习行为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和交流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学习成绩较好的医学生往往在课堂教学之余主动联系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小班教学和PBL、CBL等合作性教学学习模式,从而在跨专业学习合作的能力水平上要略优于其他学生,因此在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的培养上相关部门和指导老师要加强对于学习成绩普通学生和成绩较差学生的关注和正向干预。

3.2.2 性格类型与沟通交流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性格外向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合作的能力要明显优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合作上较其他性格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类学生往往能更好地适应情景模拟、指导老师配置、CBL 等教学模式,因此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往往能够较好地获得较多的交流合作资源和交流参与感。而研究结果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越频繁的学生其对应的跨专业学习合作的能力也越优秀,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良好的交流能力对小组间的合作以及不同专业学生跨专业的学习合作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这一结论与其他研究[15,17]结果相似,VIKARS 等的结论指出刻板的交流印象与跨专业的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即良好的交流印象和人际交流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交流合作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达到在跨专业团队学习中拉近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消除隔阂和塑造良好学习气氛的作用,而这才是提升学生跨专业合作能力的关键,因此指导老师在课堂和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于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观察引导和提升[18]。

3.2.3 授课老师的授课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授课老师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频繁和在课堂上频繁带入临床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合作的能力,这是因为课堂上的互动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流互动与相互学习的兴趣和课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合作的能力,这一结论观点与李珊珊等[19]的研究结论相仿。而课堂教学中临床案例的带入和对案例多角度充分的剖析判断、论证和讨论能够使得书本知识和价值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展示,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于临床实践,这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职业的归属感和专业间的相互学习氛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20]。这一结论提示我们在未来的医学教学中要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频率并且加大课堂教学中优秀临床案例的讨论和导入频率,从而进一步提示医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合作的能力,为我国未来跨专业合作诊疗临床人才的前期培训打下基础。

3.2.4 掌握知识的分享意愿 本研究结果显示,愿意主动分享自己所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技能的学生,其跨专业学习合作的能力要远优于不愿分享的同学,这是因为医学专业分类广阔,且相同专业的不断细化和亚专科的不断精细化使得不同医学专科乃至相同专科的不同亚专科方向的人员对同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专业见解和技术方案,而跨专业合作指的就是不同专业间的资料和信息的分享和整合,只有对不同的技术资料进行分享整合和交换学习才能挖掘出更加科学有效的信息,才能打造出真正的跨专业型临床研究人才,这就是导致不同知识分享意愿的医学生之间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安徽省医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学习成绩、性格类型、专业课学习时授课老师是否与学生互动、专业科老师授课过程中是否介绍临床案例、专业课学习中有无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是否与指导老师有过交流和是否愿意分享掌握的前沿知识技能是影响安徽省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能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预测变量。医学院校的教育者应通过上述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变量制定详细且合理的相关干预方案,进一步提高医学生跨专业学习合作的能力,为我国未来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人才储备打下前期的教育基础和学习理念。

猜你喜欢学习成绩安徽省医学生成长相册少儿画王(3-6岁)(2022年6期)2022-07-19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5期)2021-03-11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家教世界(2021年2期)2021-03-03名落孙山小朋友·聪明学堂(2019年2期)2019-03-13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4期)2014-05-16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5期)2014-03-01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8期)2014-02-16

推荐访问:安徽省 调查研究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