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园林实习报告6篇(2023年)

时间:2023-06-08 0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园林实习报告6篇园林实习报告篇1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林实习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园林实习报告6篇

短暂的实习结束,大家一定都受益匪浅,需要写一份实习报告了,实习是所有即将工作的大学生一定要通过的一个阶段,写好实习报告很有必要,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园林实习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园林实习报告篇1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 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 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 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 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 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 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 、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 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园林实习报告篇2

三个月前,我怀着对社会、对工作满心憧憬和几分迷惘,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开始了实习的生活。在这段不算短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明白了要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记得刚到公司时,我的第一分任务是整理和制作一个小区绿化工程的竣工资料。这样的任务对我来说既新鲜又是困难重重的。在学校时虽然也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毕竟比较肤浅,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耐心,以及在同事的帮助下,我还是如期完成了这芬任务。走上工作岗位,我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也许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从零的开始,但我相信,不懂多问、多听少发表议论,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平时,我一有时间就上网查阅各种与园林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网易园林、疯狂园林人、园林在线……各大园林网站都留下了我求知的足迹。我还阅读了《园林绿化五大员》、《园林工程景观与设计》、《园林工程计价》等园林书籍,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园林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更立体、更直观的了解,我意识到园林行业发展的迅猛和行业内竞争的激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将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在这三个月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从不迟到早退,心中谨记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争得荣誉的信念。工作中,时刻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我深知我们园林的每一个工程是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而都是要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的。

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我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资料的整理、开竣工资料的制作等;

(2)cad制图操作;

(3)施工现场放样、修剪;

(4)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园林工作者应当具备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圆滑的交际能力、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我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

有付出就有回报。

三个月的实训结束了,真的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自我学习,如何适应陌生的环境,如何克服面对一个人在外的不易。懂得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品尝工作中的艰辛和快乐。

最后,我非常感谢在这段日子里,那些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人,有了你们的帮助与关心,我才能顺利走完这一段路。实训结束了,但我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会努力的,因为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园林实习报告篇3

在有苦有甜的两个星期里,我一直在学校的花卉苗圃和大棚里实习。学习各种园林植物 繁殖方法(播种、扦插)、园林植物 栽培技术和管理,以及上盆和如何配置营养土、移栽花卉。 日常养护措施(浇水、施肥、松土)和了解植物在园林绿地的利用( 盆花造型 摆设、花坛造型、色彩搭配),通过这些生产实习, 使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拓展。以下是我实习两个星期里的总结:

一、 参观盆花造型

实习时 , 正好赶上广西50大庆,在会展中心、民族大道摆放了各种盆花造型来庆祝50大庆。利用这次难得机会,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和学习别人如何摆造型,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初步认识了花卉色彩方面搭配的知识

二、 清院

主要是整理和清理苗圃和大棚,把不要的旧花盆一层一层的堆放好起来,碎花盆处理掉, 各种基质、泥炭土按要求堆放好,一些不要的垃圾把它清理掉,方便我们日后的实习,清园是做好植物栽培的第一步工作。

三、 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是人工专供盆花栽培用的一种特质土壤。要求土必须养分充足,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气,排水性能良好,保水保肥好。可以用于配制营养土的材料很多。例如,泥炭土、堆肥土、珍珠岩、椰糠等等。一般营养土配制的比例为一般土(田园土、泥炭土)为5份,肥料(厩肥)为2份,疏松材料(木屑、椰糠、珍珠岩)为3份。在种植金鱼草、金鸡菊、蜀葵、红掌、四季秋海棠、八仙花等观赏植物时就是按照这个比例配的。但是,不同的观赏植物对营养土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按照实际情况出发。

四、 移栽、上盆、上袋

上盆、上袋是这次实习做得比较多的,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上盆、上袋前的一个工作就是要移栽。移栽又分为裸根移栽和带土移栽。裸根移栽不能及时种植时,需要浆根,延长寿命,提高成活率。这次的玫瑰和非洲菊是从昆明运过来的,所以用黄泥进行了浆根。带土球移栽有利于保护根系,不受伤害。这次移栽的观赏植物大多数都是带土球移栽。上盆主要是对红掌、天堂鸟、肾厥、菊花、金花茶、四季秋海棠、蜀葵、八仙花、金鱼草、 彩叶草、 金鸡菊进行上盆。上袋主要是对玫瑰、非洲菊、红背桂、黄素梅、朱槿。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也有一定的要求的。实习时用的花盆是旧的,在用之前,要将其刮洗干净,以利于通风透气。移栽时深度不易过深,保持原来的根茎为宜。遇到根系较长的,需要提根。例如,非洲菊它有的品种根系就是比较长的,在上盆时就需要提根,让根系能完全展开来,吸收跟多的养分。上盆、上袋完后,还需要轻轻压一下四周的土,让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浇定根水时,发生倒伏现象。

五、 盆花施肥、浇水、留种

盆花根系施肥 , 一般喜欢用叶面施肥。叶面施肥常用的几种肥料是, ⑴尿素0。1—0。2%、⑵磷酸二氢钾0。1—0。3%、⑶过磷酸钙1—2%(提前一天溶解取澄清液)、⑷硼酸0。05—0。1%, 施肥完后需要用清水轻轻冲洗叶 面,以防烧苗。 浇水 的多少、盆土的干湿程度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好坏。要根据植物种类、季节、天气、生长发育阶段来决定,做到见干见湿。

这次实习,还做了菊花留种,留种是指留种苗,而不是留种子。 在摘完花后,即将菊花茎用力齐地面割去 选留健壮植株的根蔸,挖起集中埋在做好畦的地里,这样促进萌枝生长,培养壮苗,利于我们以后嫁接。

在这 两个星期的实习里,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有时觉得累,但是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懂得了要在工作中学习的道理。

园林实习报告篇4

1.实训目的:通过对现场的踏察掌握水景工程、给排水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各个要素在园林工程中的特点。把在学校学习的园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学习和总结他人经验,并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提高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水平,为今后在工作中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地点:北滘公园荔湾湖

3.实习用具:相机、笔记本、笔

4.实习任务:通过对园林现场的踏察,详细的水景工程、给排水工程、园路工程、假山要素的特征,以及场所体验。并结合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对园林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水平。

5.实习过程:根据对现场的踏察,而在每个景点进行摄影取材和记录园林中运用到的水景、排水、园路、假山,并且结合自己的综合能力,统一收集整理材料后,分析在园林工程的特征和作用,详细分析水景工程、给排水工程、园路工程、假山的特征,完成实习报告。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提高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水平,为今后在工作中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训内容

1.水景工程实习

实习目的: 通过对公园水景的参观、教师的讲解以及同学的调查,亦了解水景工程在园林中的作用,水景的不同类型和布置方式,水景工程中构筑物的材料、做法。

①此水景在北滘公园中,设在广场门口处,起到吸引游人目光的作用。水景类型为落水中的叠水,以阶梯落水的形式来强调一种规律性,强调出人工美得设计形式,具有韵律感及节奏感。叠水的外形就像一道楼梯,起构筑的方法和瀑布基本一样:水源、动力设备、落水口、叠水身、承水池潭、排水设施等几部分组成。在叠水中运用了各种建筑小品来点景,例如图中的放牛的小孩、作为背景的红色景墙等,来填补水景的宽阔空荡。在材料上,叠水的阶梯用了颜色比较沉单调的大理石铺装,而在叠水的背景的草池、景墙上则运用了鲜艳的红色铺装。打破了整个布局的单调性。

②此水景在北滘公园中,动态水景——喷泉,其形态和声响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人们的视线具有一种收聚、吸引的作用。水景类型为压力水中的喷泉。喷泉叠水相结合,起到对比的作用。喷泉为水雾喷泉,利用旋转的喷头,喷出雾状般的水流,能以少量水喷洒到一定空间内造成气雾蒙蒙的环境,当灯光或阳光照射,可呈现彩虹当空舞的景象,与彩灯配合造型,更能烘托环境气氛。

③此水景在荔湾湖中,水景类型为静水中的水塘。而水景为自然式水池,平面形状曲折变化,模仿大自然中的天然野趣。荔湾湖的大多数景点均以水面为底景,使水面处于全园构图核心的地位,所有景物景点都围绕着水面布置,使景观结构更加紧密,风景体系也就呈现出来,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就大大加强了。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荔湾湖种植了大量的荷花,并在全湖四周建造亭廊榭等建筑物,可以在湖面形成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尽收荔湾大好风景。

园林实习报告篇5

三个月的实习时间弹指一挥间就悄无声息的流逝了,就在此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突然意识到日子的匆匆。我想这将会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的青春留下了精彩而难忘的回忆。

三个月前,我怀着对社会、对工作满心憧憬和几分迷惘,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开始了实习的生活。在这段不算短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明白了要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记得刚到公司时,我的第一分任务是整理和制作一个小区绿化工程的竣工资料。这样的任务对我来说既新鲜又是困难重重的。在学校时虽然也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毕竟比较肤浅,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耐心,以及在同事的帮助下,我还是如期完成了这芬任务。走上工作岗位,我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也许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从零的开始,但我相信,不懂多问、多听少发表议论,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平时,我一有时间就上网查阅各种与园林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各大园林网站都留下了我求知的足迹。我还阅读了《园林绿化五大员》、《园林工程景观与设计》、《园林工程计价》等园林书籍,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园林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更立体、更直观的了解,我意识到园林行业发展的迅猛和行业内竞争的激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将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在这三个月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从不迟到早退,心中谨记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争得荣誉的信念。工作中,时刻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我深知我们园林的每一个工程是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而都是要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的。

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我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资料的整理、开竣工资料的制作等。

(2)cad制图操作。

(3)施工现场放样、修剪。

(4)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园林工作者应当具备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圆滑的交际能力、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我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

有付出就有回报。三个月的实习结束了,真的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自我学习,如何适应陌生的环境,如何克服面对一个人在外的不易。懂得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品尝工作中的艰辛和快乐。

最后,我非常感谢在这段日子里,那些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人,有了你们的帮助与关心,我才能顺利走完这一段路。实习结束了,但我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会努力的,因为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园林实习报告篇6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颐和园,北海,恭王府的实地参观,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的认识,并通过实地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体量感和设计手法,转化吸收,应用于今后的设计当中。

二、实习内容:

1、15日——颐和园,紫竹院公园

颐和园:东门进入,依次游览:仁寿殿,乐寿堂,邀月门,得和园大戏楼,长廊,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鱼藻轩,石舫,豳风桥,玉带桥,佛香阁,智慧海,智慧海,知春亭,廓如亭,十七孔桥,龙王庙,东门返回。

紫竹院公园:逆时针游览。

2、16日——北海,恭王府

北海:南门进入:团城,积翠堆云牌楼(桥),琼华岛,永安寺,悦心殿,白塔,琼岛春荫碑,依晴楼,濠濮涧,天蚕宫,静心斋,华藏界,西天梵境,九龙壁,五龙亭,出北门至恭王府。

恭王府:前宫后寝依次游览。

3、17日——北京植物园

三、实习心得:

颐和园除了在气势和尺度上压倒我之外,重要的是在一些细节上征服了我。如视线,踏步等。现面来详细说一下。

气势:梦回清朝,皇帝在这里会见群臣,两旁的禁卫军在背后幽深的宫殿的衬托下,给大臣们无限的敬畏感。高密度的高大建筑群给他们的不仅是皇权的威严,更是统领者的神圣。天下是他的,别人必须俯首。正所谓,宫苑深深深几许,皇权浩大大几分。梦醒了,眼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凌乱中透着秩序,嘈杂中透着宁静。当年面圣时的敬畏现在已被嬉笑所取代,好奇心驱使着所有的游人焦急的想进去探个究竟。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也象征着交替轮回的悲怆。

入园,迷惑,辨向。麒麟依旧矗立在那,只是失去了昔日的风光。环抱的建筑,让我感觉又来到了故宫。举目四望,高大的宫殿充斥眼球,敬畏感油然而生,压抑感渐渐浮上心头。园林在哪里?风景在哪里?游人带着这样夹杂着压抑的好奇心向内探寻,可高墙耸立,红柱林立,那种特殊的感觉不减反增,压抑凝在心头,渐渐沉重。一路游览,奇松怪柏虽将视线引上天空,但建筑的威严,丝毫不能让我们放松心情。偶遇漏窗,瞥见墙外幽静小景,心中一阵激动过后又被压抑淹没。即便到了乐寿堂,开敞的空间却又被“青之秞”压在心头。仙鹤,铜鹿,吉祥缸静静的护卫着皇家最后的记忆,将一丝悲伤又加在游人的心头。邀月门的出现让我们心头一震,门后是什么?邀我们去哪里?疑惑与压抑促使我们想尽快看个究竟。

豁然开朗!一切的包袱都随着开阔的湖面,飘忽的柳条而烟消云散。不能不佩服皇帝的用心,一路与臣子尽显皇威,再压抑到极致后又彻底的解脱,彰显皇权的大气。不知这728米蝙蝠形的长廊给当年的老佛爷带去了多少福气,廊顶彩画,幅幅精彩,浓缩史诗在廊间并不夸张,美景与文化氛围确实令人沉醉。远望涵虚堂,在阳光照耀下的朦胧让人向往。走下长廊,现代化的“大地呼吸”让沿岸古树继续散发着光彩(铁箅子)。驻足于云辉玉宇牌楼,恢宏气势让人赞叹,在排云门的遮掩下,佛香阁若隐若现,透过黑洞洞的门厅,辉煌的琉璃瓦映入眼帘,吸引你的眼球,接近的欲望无限扩大,sorry,门票优先,无奈只好继续行进。接下来,借景经典印入眼帘,玉泉山玉泉塔让我们置身于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之中。

浓郁的柳堤衬托着高耸的白塔,颇有层峦叠嶂之感。驻足回望,知春亭,十七孔桥,南湖岛初入眼界;碧波荡漾,大船小舟泛于湖上成星星点点,波光粼粼,柳浪成荫翻于岸上郁郁葱葱。走尽长廊,穿过一条小巷,石舫赫然在目!这位古园中的外宾,风光虽不及当年,但依旧散发独特的魅力。岸边柳枝舞动,像面纱一样为石舫增添几分婀娜。微风拂过,柳枝好似被玉手拂开,石舫美景尽现。细细看去,石舫具有当时效仿法国邮轮的一切特质,并结合了中国的元素。看到驱动轮,心中升起了一丝悲痛,我们只将西方的先进科技以景观的模式引入了园林,余下的都紧紧的闭在国门外,悲呼,1860,无数美景付之一炬,引后人叹惜。游览到这,似乎高潮已去,过了宿云檐城关,一株包裹严实的白皮松突然出现,是什么让它如此特别?一旁的导游道破疑惑,红色标牌是700以上古树,绿色为100—3。他们是真正的见证者,朝代更替,丧权辱国,蓬勃发展,它们都历历在目。此时敬佩感顿生,凝视许久,它是一位老者,理应被我们尊敬。

闲庭信步,不知不觉间西堤已在眼前。两边密实的大树将这里包得严严实实。西堤古柳沿湖而站,临水起舞。走到岸边,第一次看见佛香阁的全貌的我顿时激动。端起相机,按下快门,凝固瞬间的激动。继续前行,来到西堤六桥第一桥——豳风桥,桥与亭的结合,纵有风雨压境,我自亭中看景,好不惬意。这里是后湖景区,有人鲜至,少数的游人在逃离了前山前湖区的喧闹与压抑之后,都在这里或漫步,或休憩聊天,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在周围大树的环抱下,私密性大大提高,偶有情侣相依坐于湖边耳语,轻松与舒畅遨游其间。这里如此幽静,想必皇帝也留恋此处,真龙天子也是凡人,也需要一个人静静地空间,这里远离朝政,辟于宗教,正是短暂逃离的理想世界。脚步不停歇,玉带桥出现在面前。

汉白玉的桥身,恰似一条玉带飘过湖面。作为园中唯一一座能过船的桥梁,高高的拱为景色添了几分生动。走到这里,我已十分疲惫,可桥的踏步却不配合我的体力,反而阶阶升高。但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踏上那已有些光滑的桥顶,一切的疲惫被壮丽的景观冲刷得一干二净。宽广的湖面,飘舞的柳枝桑叶,多么生动的画面!在这里漫步怎会疲惫?下桥小憩,佛香阁建筑群的雄伟迎面而来,在这里,你看不到人头攒动的长廊,看不到压抑的宫廷,进入眼帘的只有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此时我感受到了那条隐含的轴线,以佛香阁为中心的轴线,此时凸显得淋漓尽致。作为全园的中心建筑,让所有人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威严,就可能显出它的高大与气势。佛香阁做到了。

此时我已不能再犹豫,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佛香阁。进门之后,高耸的佛阁顿时让我觉得渺小,拾阶而上,视线渐渐开敞。登顶,远眺,全园尽收眼底,似有君临天下的感觉。左搂知春亭,南湖岛,转轮藏,右抱玉泉塔,石舫,宝云阁,虽为身至,宛如亲临。走出宝塔,智慧海的辉煌让人眼前一亮,在光与影的作用下,那里仿若仙境。除了赞叹,我找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了。

下山,奔向十七孔桥,去寻找当年的记忆,一切依旧。回望佛香阁,那条轴线又浮现脑中,玉泉塔再次进入视线。这些当年忽视的东西,现在一股脑的来了,让我兴奋不已。兴奋之余,在按快门的瞬间,心中不由赞叹古人造园的技艺。欲扬先抑,欲看先掩,借景,漏景,对比,看与被看等等,各种手法在这里均有体现。皇家园林的大气,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皇帝想容纳天下的缩影。前山前湖的喧闹压抑与后湖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后山的精致与前山的恢宏让人难忘。大湖面与后湖的小湖等等。视线的处理也别具匠心,牌楼的的设置使重要建筑欲放还藏,至深园中,竟看不见外部现代化的都市。这除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保护外,还与园内的视线引导有很大关系,真可谓处处细致,处处精彩。

小憩,回想刚才的经过,仿佛重回历史。1860的灾祸,1886的重建,兵败甲午,一系列的历史,中国的命运,都与这里有得密切的联系。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保护一座园子工人研究观赏,更在于保护这段历史,让后人不要忘记这段屈辱。出园,看到唯一遗憾的事。园外的大树并没有得到同样的礼遇,土地被踩实,却毫无保护设施。

推荐访问:园林实习报告6篇 园林 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