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背景下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中康公园改造提升为例 城市建设背景下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中康公园改造提升为例摘要:城市公园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同时改善城市面貌。目前公园的建设成了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建设背景下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中康公园改造提升为例 ,供大家参考。
城市建设背景下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中康公园改造提升为例
摘要:城市公园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同时改善城市面貌。目前公园的建设成了城市建设的新指标,城市管理者寄希望于它能解决过去城市快速扩张中的环境污染、人地矛盾等诸多问题。随着居民人口的日益增涨,对多种户外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多。城市老旧公园功能单一、设施老旧的问题,无法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本文通过深圳市中康公园的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场地现状,提出有效的改造策略,总结同等类型项目的改造经验,探索城市老旧公园改造的新思路。
关键词:公园建设;改造提升
1.背景:
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园建设,把其作为民生实事和“美丽深圳”建设的主要内容全力推进,提出到2020年实现深圳“千园之城”的目标。近日,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草案),展示了深圳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目标愿景。除了远期规划以及新建公园之外,针对现状公园开展了园容原貌的综合整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使现状公园焕然一新。
2.老旧公园改造的意义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环境不断的恶化,老旧公园已无法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普遍存在功能不完善以及设施老旧等诸多的问题。目前老旧公园往往也占据着较好的城市地段,周边服务配套较为齐全,同时有众多的居民区分布,公共休闲场所稀缺。为了满足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提高居民
的生活质量。应对城市发展的多种需要,发挥公园绿地既有的生态价值,大多城市纷纷对老旧公园提出了改造的方案。
3.老旧公园的共性问题
3.1功能空间布局不合理
公园普遍功能单一,场地的设置没有考虑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往往存在一些“傻、大、空”的活动场所。
3.2基础设施老旧,缺乏安全性,公园活力不足
公园设施普遍较为老旧,缺乏维护,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在后期维护管养上的缺失导致植物无序生长,空间幽闭,有着诸多监管死角,缺乏安全性。同时缺少儿童、老人活动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公园活力不足。
3.3缺乏亮点及特色
每个公园都有着优秀的场地基因,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早期建设的社区公园往往不能找到自身的场地优势,文化元素的运用较为生硬,甚至不同城市的公园出现同样的文化雕塑及建筑设施的现象。
4.改造原则
城市公园改造既需要满足人们观赏和体验的功能需求又要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生态理念融入景观改造的项目中,以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依托,打造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环境。
4.1保护性原则
每个场地都有自身独有的特征,改造前应充分对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尊重场地特征,因地制宜。对现场有价值的元素应在先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的开发再利用,如现状树、景石等特色历史文化元素。
4.2以人为本原则
改造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的需求。了解周边居民的使用习惯,切勿盲目的为了平面构图堆砌空间节点。
4.3生态原则
改造应注重生态性,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运用生态透水材料等多重的海绵措施。有效的调节雨水径流。种植植物应首选本地乡土植物,在降低后期的管养成本的同时
5.改造方法
公园的改造更新可通过适当的取舍、根据需求新建以及价值提升等一系列的有效方法进行实现。
5.1适当的取舍
基于调研成果,针对有价值的构筑、乔木以及文化元素应尽可能的保护、维护以及再利用,对于破损严重、年久失修以及破损严重缺乏维护的构筑物应尽量拆除,消除安全隐患。对长势不佳以及空间杂乱且幽闭的植物空间应进行清理疏伐。
5.2根据需求新建
前期除了对现场进行调研外,应针对周边使用人群进行问卷调研,根据多方面的调研结果,针对性的设置多种类型的活动场所。应设计全园无障碍系统,考虑老龄人群以及儿童成长的活动空间需求,创造多样且活力的使用空间。
5.3价值提升
改造应注重生态性,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增设雨水花园,运用生态透水材料等多重的海绵措施,有效的调节雨水径流。种植植物应首选本地乡土植物,在降低后期的管养成本的同时体现生态价值。
6.项目实践
总平面图
6.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梅林片区,公园总面积面积约1.6万平方米。梅林片区为深圳福田区的老片区,中康公园周边前身为中康玻璃厂及中康生活区,城市的发展使得原有玻璃厂更新为繁华的商业综合体,但周边还是保留了淳朴的居民生活区。
中康公园的更新改造,很好的诠释了在大拆大建的城市背景下,社区公园如何找到最合适的再生模式。根本性的解决社区居民的使用功能,合理利用场地的积极因素,适合的融入文化底蕴。真正意义上把老旧公园进行活化,打造可以链接老社区的理想公园。
6.2公园现状解读
6.2.1场地内部地形复杂,高差变化较大,最大高差可达7米;场地内部交通复杂,无序可循;全园皆为台阶通行,缺乏无障碍设计,可达性较差。
6.2.2公园内部分功能缺失,活动空间不足。缺少如儿童活动、健身等相关活动场所。同时配套服务设施老旧,设施使用率不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6.2.3公园内现有大片的荔枝林及长势较好的高大乔木;但中下层灌木长势无序,整体郁闭度较高、品种多且杂乱、同时也存在黄土裸露的情况。
现状情况
6.3公园改造措施
6.3.1现状保留
公园对现状有价值的乔木以及文化景石等有价值的设施进行了保留,设计之初,设计师多次重返现场,详细测绘,对成片的荔枝林进行了保留,对重点大树的点位进行了复核,疏伐后的荔枝林与重塑的地形空间,形成了疏林草地的氛围,荔枝林下的活动场地保留了南洋楹和构筑进行结合,因势而为又相互借景;现状场地的石头与海绵雨水花园相结合,打造生态韧性的特色海绵景观。
荔林广场(现状保留荔枝树)
6.3.2场地高差处理
经过前期的详细调研结果,巧妙处理现状的高差关系,把场地的地貌特征与设计结合起来,以尽可能的减少土方量的开挖为前提,设置全园无障碍系统。结合现状场地坡度,设计“九曲花街”、“台地花园”在保证无障碍的通行的同时,兼顾景观效果,打造多特色的公园入口焦点。
生态坐阶
6.3.3激活空间
根据现场评估以及周边使用人群的需求,因地制宜的结合现状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使用人群特征,设置多样的功能空间。东侧主入口结合的现状高差设计特色“台地花阶”,打造特色主入口形象,主入口上方设计台地式的儿童活动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添儿童游乐的乐趣;结合现状的荔枝林,设置特色可坐的种植池,打造功能多样化的“荔林广场”,广场南侧设置观景廊架,既能满足遮雨纳凉的需求,向南也可俯瞰台地梅园。公园西侧设计“秘密花园”和“九曲花街”满足中青年户外社交等多样休闲空间的需求。
入口改造前与改造后对比
6.3.4文化创新
通过运用梅花元素、种植等设计方式展现梅林独特的梅文化;运用玻璃块等材料,延续中康玻璃厂的记忆。丰富的活动空间组织,加强设计居民参与公园设计互动,增强公园归属体验感。
玻璃块LOGO与梅花主题景墙
6.3.5生态韧性
利用现状场地坡向及标高,设计多个汇水分区,将雨水收集再利用,并通过运用植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以及生态蓄水模块等措施,提高公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透水铺装与雨水花园
7.经验总结
7.1一个成功优秀的公园改造项目,通常与不同阶段的项目管理是分不开的。做为景观设计的从业人员,不应该认为项目在图纸绘制完成后,项目就到此结束。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固然重要,而项目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阶段是施工阶段,也是检验设计落地性的关键阶段,不能大意与马虎。
7.2在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首先应对场地现状以及周边使用人群充分了解和熟悉,做到对场地情况了如指掌。其次设计方案要与现状场地相符合,方案应具备极高落地性。再次,应规划方便且无障碍的交通体系,功能场地及设施的设置要尽可能的考虑现状林荫、同时要也要使用人群需求相结合。最后,要深度的发掘场地的文化基因,突出公园自身的识别性,给整个公园增添鲜明特色。
7.3在设计施工阶段,首先设计人员应该与现场施工人员相互配合、沟通,施工前期应进行充分且详细的设计交底,使施工人员充分理解设计理念及设计要点。只有施工人员了解及理解相关的设计理念及诉求,才能使方案高质量的落地。其次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应当与图纸以及实施效果相对应,主材进场应当与设计师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再次,改造项目中通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未探明的管线、树木根系大小与场地标高的冲突。现场施工人员应该与设计师相互沟通配合,必要时设计师应当进行现场配合,确保设计方案有效的落地。
8.结语
随着城市不断的更新,城市公园也应符合当下城市的发展,应该有美丽宜人的环境,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不同的老公园有着不同的场地记忆,应该有不同的改造策略,通过本次的经验分享,为广大设计师举抛砖引玉,为城市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玥.从生态提升角度浅析城市老旧公园的更新改造——以北京龙潭西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22,v.45;No.452(08):149-151.
[2]赵秋涵.生态理念下城市公园景观改造提升研究——以上海市世博文化公园后滩段为例[J].城市住宅,2021,v.28;No.320(10):215-216.
推荐访问:建设公园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城市建设背景下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中康公园改造提升为例 改造 提升 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