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2023年度电影《我1919》观后感,菁选3篇

时间:2023-02-17 11:20:06 来源:网友投稿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1  20**年4月28日,学院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很纪实的电影,像是顾维钧的自述,把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电影最开头的地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电影《我1919》观后感,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电影《我1919》观后感,菁选3篇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1

  20**年4月28日,学院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很纪实的电影,像是顾维钧的自述,把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电影最开头的地方,乘着马车前来参会的衣冠楚楚的`顾维钧被一大群一战欧洲伤兵拦住,车窗被敲碎,脸上带了伤,衣服也扯破了——从一开始仿佛就预示着巴黎和会里*的狼狈和无力。

  *代表团在升旗仪式穿了汉装,这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希望在世界面前笔直地站立的仪式感,但是一句“弱国无外交”就道尽了一切。“如果*参战,就以大国身份对待*。”这是欧洲列强许下的空头支票,没有实力就拿不到*等的话语权。说好的五个代表席位被压缩成两个,据理力争竟然是为了换取英美法意对*在山东问题上的同情!要通过别人的同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悲!

  更可悲的是,外交官要看*的脸色行事,而当时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对日本妥协。当时的*政客仿佛是在拿国家利益换取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利益,完全无视了*人民的意愿。在这样的国内政治背景下,作为外交官的顾维钧纵使旁征博引舌灿莲花,纵使有再大的人格魅力让列强的首脑和外交官乃至他国人民都敬佩他,也无济于事。

  顾维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孤军奋战的,因为**并不支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有四万万*同胞的支持的。

  我本来觉得肖克俭仅凭一腔热血并不会有用,这种冲动行事最后可能就会让别国把刺杀这样的黑锅扣在*人头上,哪怕你没有做过,因为有暴力和**的前科,你也会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这样不仅于国家无利,而且会让家人忧心。一开始的顾维钧大概和一开始的我的想法是差不多的,做事情要有大局观,肖克俭的冲动只会让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白费。

  但是到了影片的结尾,我突然反应过来这种天真的执拗和团结有多珍贵。以死*是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一把火点燃的是*人的反抗精神,是压迫到极点看不见希望终于决定奋力反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终于从精神上挺直了的*的脊梁。一个人的呐喊没有用,两个人的呐喊没有用,四万万人的呐喊终究会量变产生质变,会在世界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最终迎来新生的希望。

  勿忘历史,愿我们永葆爱国的赤子之心。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2

  正值“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于是班级组织了《我的1919》这部爱国电影的观看。观看影片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生活安逸的大学生还有多少人知道这次会议,还有多少人会铭记92年前的雨风。的确,92年了,92年足以改变一个民族的面貌,足以改变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思想,足以让一切惊心动魄成为历史。

  《我的1919》,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目的是重新瓜分列强在世界的势力范围。*作为战胜国也出席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以顾维钧为首的中方代表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最后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历史事实,展示了“弱国无外交”时代*外交官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和拳拳爱国之心。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战胜国,理应受到公*待遇,而且*并没有提出瓜分其他国家的领土的什么过分要求啊,只是要求归还本国领土的完整和解除强加在*人民身上的不*等条约而已,但事实却是这样的残忍与不公,这充分证明了历史的血淋淋:弱国毫无外交可言。如果你的实力弱那么只能任人宰割,谁都想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

  弱国无外交,这个惨痛的教训,使我们*人清醒地认识到锋交必先自强富国,虽然*的这条道路走的曲折、坎坷,但走到今天我们*人可以自豪地对世界说:看啊。我们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们有了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有了可以与世界水*相抗衡的科技人员,有了现代化设备的工厂,有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曾经在巴黎和会上轻视*及*利益的列强们所料不及的吧!

  看完《我的1919》,我的感触颇深,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各个领域还不成熟,祖国的各个地区、各个行业还需要大量有知识的人才。我们应该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知识与青春。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3

  20**年4月28日,学院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很纪实的电影,像是顾维钧的自述,把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电影最开头的地方,乘着马车前来参会的衣冠楚楚的顾维钧被一大群一战欧洲伤兵拦住,车窗被敲碎,脸上带了伤,衣服也扯破了——从一开始仿佛就预示着巴黎和会里*的狼狈和无力。

  *代表团在升旗仪式穿了汉装,这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希望在世界面前笔直地站立的"仪式感,但是一句“弱国无外交”就道尽了一切。“如果*参战,就以大国身份对待*。”这是欧洲列强许下的空头支票,没有实力就拿不到*等的话语权。说好的五个代表席位被压缩成两个,据理力争竟然是为了换取英美法意对*在山东问题上的同情!要通过别人的同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悲!

  更可悲的是,外交官要看*的脸色行事,而当时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对日本妥协。当时的*政客仿佛是在拿国家利益换取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利益,完全无视了*人民的意愿。在这样的国内政治背景下,作为外交官的顾维钧纵使旁征博引舌灿莲花,纵使有再大的人格魅力让列强的首脑和外交官乃至他国人民都敬佩他,也无济于事。

  顾维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孤军奋战的,因为**并不支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有四万万*同胞的支持的。

  我本来觉得肖克俭仅凭一腔热血并不会有用,这种冲动行事最后可能就会让别国把刺杀这样的黑锅扣在*人头上,哪怕你没有做过,因为有暴力和**的前科,你也会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这样不仅于国家无利,而且会让家人忧心。一开始的顾维钧大概和一开始的我的想法是差不多的,做事情要有大局观,肖克俭的冲动只会让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白费。

  但是到了影片的结尾,我突然反应过来这种天真的执拗和团结有多珍贵。以死*是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一把火点燃的是*人的反抗精神,是压迫到极点看不见希望终于决定奋力反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终于从精神上挺直了的*的脊梁。一个人的呐喊没有用,两个人的呐喊没有用,四万万人的呐喊终究会量变产生质变,会在世界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最终迎来新生的希望。

  勿忘历史,愿我们永葆爱国的赤子之心。

推荐访问:观后感 电影 菁选 电影《我1919》观后感 菁选3篇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1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1000字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150字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