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市场监管2022年计划范文(通用4篇)

时间:2022-05-11 15:15:03 来源:网友投稿

监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n guǎn,意思是监视管理;监督管理,监视看管罪犯。《水浒传》等均有记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场监管2022年计划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市场监管2022年计划4篇

市场监管2022年计划篇1

市场监管的舟山探索

  食药机构改革推行已一年有余,各地具体设计方案不尽相同。浙江省舟山市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将工商、食药、质监合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体化市场监管格局初步成型。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改革“先手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放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我们讲的是放管结合。”而对长期习惯于“审批式”监管的各政府部门而言,学会如何“管”比单纯“放”难得多。在最贴近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食药机构推行改革尤其如此。

  食药机构改革推行已经一年有余,各地进展不一,具体设计方案也不尽相同。浙江舟山市场监管采取“三合一”模式,将执法监管资源全面整合,通过一年多运行,一体化的市场监管格局初步成型,成效初显,“灰色地带消失了,基层有人管了”。

  但是记者调查也发现,诸如专业人才紧缺,“一个孩子三个爸”改革“下合上不合”的现实尴尬和法律瓶颈影响了改革进程,亟需理顺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灰色地带扯皮10年如今10分钟搞定

  早上9点刚过,**红的包子铺就迎来了一位“大盖帽”。他查看了店铺的营业执照、进出台账,还检查了制作间是否隔离,原料储存有无冷藏设备,碗筷消毒柜有没有通电。执法人员方军说,以前这些检查内容分属工商、卫生和食药监3个部门,全查一遍可不容易,非得组织一次专项整治才行,现在他一个人就可搞定。

  2013年底,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对外运行,整合了原舟山市工商、质监、食药监职责。按照“重复机构合并、交叉职能归并、相近业务兼并”原则,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内设机构进行整合,设立许可服务处、食品生产流通监管处、产(商)品质量监管处、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等22个处室。

  “灰色地带归谁管扯皮了10年没有定论,现在内部会议10分钟全搞定。”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麟介绍,整合后舟山市场监管局实现了执法统一,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从食品卫生到餐饮安全,“除了初级农产品,实现一条龙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履职中存在的边缘、空白领域因“推无可推”而自然消失,协调成本大大下降。

  改革最大的成果是,现在乡镇基层,有人管特种设备,有人管食品安全,有人管药品。以定海分局为例,原定海食药监局、质监局日常药品医疗器械和特种设备监管人员仅4人,机构合并后改为3个专业科室、5个基层市场监管所联动承担。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最需要的是发现问题的执法能力。”陈麟告诉记者,只把任务往基层压,却不增加基层监管资源,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通过整合,舟山市市场监管局机关内设机构、事业单位及人员编制大幅减少,市本级72%的编制配置到了基层一线。提拔干部也要求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

  为解决一线基层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问题,舟山市场监管局给每个所配备4个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专职协管员,采取招聘方式,由政府购买服务,不给国家增加编制。

  改革后,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迅速形成监管合力,综合打击能力明显提升,体现在涉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的大要案数量及处罚力度上升明显。

  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共查处各类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案件1134件,其中食品违法案件386起,罚没款270余万元,药品违法案件144起,罚没款121万元(增长128%),质量技术监督类(特种设备)违法案件131件,罚没款238万元(增长357.7%)。

  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鞠建林告诉记者,改革后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内设机构从原3局33个机构减为22个,事业编制减少了25%,他认为,舟山市场监管改革实践体现了减量提质,“1+1+1大于3”的改革效应。

  新体制正效应日益显现,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凸显

  “三局合一”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在舟山市政府行政审批办事大厅看到,原本工商、质监、食药部门窗口已统一换成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牌子。

  牌子统一了,流程也整合了。企业名称预登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和公章刻制备案5个事项只需“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提交材料、一次性领证照”,提前在流程上实现《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三证合一”目标。

  对于企业和百姓来说,办事方便多了。如办理零售药店的设立申请,申请人由过去的3个部门来回跑变为在一个窗口一次性提交材料、一次性领证。

  “在没有前置审批条件的情况下,最慢2天,平均缩短至原来的四分之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介绍,以往的审批制度改革,靠的是串联变并联来节省时间,现在改革后,前台、后台都是统一的。

  为提升消费维权效能,舟山整合举报投诉热线,设置12315投诉举报中心,整合了原分属工商、质监、药监和卫生的12315、12365、96311、96317热线,由平台统一分派,协调完成消费维权和违法查处。

  为解决基层执法程序多、文书多,交叉空白领域无据可依的实际困难,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先行先试”改革探索,以法律法规为底线,将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餐饮4套执法程序和6种执法文书整合统一为1套程序1种文书,在全省率先完成备案后启用,为其他地区改革提供了样板。

  “三合一”改革后,市场监管部门的核心职能加速融合,但是随着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监管内容的增加,基层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朱家尖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目前共有1575家企业及个体户,其中食品流通企业400余家,餐饮服务业237家。而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陀朱家尖分局(所)仅17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8名工勤人员。

  改革后,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也下划到了基层,朱家尖所在的普陀区市场监管分局共从卫生监督部门划拨进6名工作人员,分到朱家尖所的专业人员只有1人。

  “只能1个人当3个人用。”朱家尖分局局长徐宏朝介绍,餐饮领域有很多标准,专业素养和经验的要求较高,朱家尖又是旅游区,餐饮监管特别重要,工作量非常大。   稽查支队食品药品稽查处处长鲍艳也表示,通常从事药品稽查的工作人员需要2―3年才能独当一面。目前全市部分药品抽查的工作已经下放到了基层,但还需要市局“传帮带”。

  记者了解到,在这一轮食药监管改革中,精简行政机构、壮大基层执法队伍的“关口前移”理念为各地普遍接受,但是“三合一”模式下以工商执法队兼任食药监执法队的方法虽然节约了编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没钱可以要钱,但是素质提升一定要自己去做。”陈麟坦率说,原食药监、质监部门基本没有基层所站和一线执法力量,市场监管所以原工商所人员为“班底”,要求这支平均年龄达到45岁的基层队伍迅速实现“转型”,实现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转变,需要一个相当长过程。

  “下合上不合”遇尴尬,法律跟不上改革的步子

  在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门口,除了监管局牌子外,还挂着4块牌子:舟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舟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舟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三局已经融合,为何还要加挂原职能部门的牌子?原来,“三局合一”后,执法主体的问题“扑面而来”。对上,浙江省级层面3个部门还都存在;对外,盖着市场监管局的公章去外省办事,对方不一定能够认可,反而给民众带来不便。

  负责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同的省厅局,机构设置差异很大,基层“三局合一”的现实,导致业务处室无法一一对应,在日常的工作对接、会议安排、统计分析方面形成了极为复杂的交叉。

  在陈麟看来,“下合上不合”的尴尬消耗了不少的行政资源。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系统对各类工作数据的录入、标准、保存方式和运用均存在很大差异。由于软件开发也是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没有有效接口可互联互通,直接影响到新成立的市场监管局数据整合,更制约了大信用监管体制的建设进度。

  “省级层面分设3局,是为了考虑到对应中央,起到缓冲作用。”浙江省编办主任鞠建林解释,目前国家各部门系统间就不兼容,未来只有寄希望于中央各部门能够以大局为重,消除藩篱。

  法律瓶颈是另一项挑战。为解决执法主体名义、市辖区分局食药监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文书及复议诉讼等遇到的系列问题,舟山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为依据,在浙江省高院的支持下,达成了“针对舟山新区特殊情况,在不损害相对人诉讼前提下,一般不以诉讼主体资格问题判决案件败诉”的共识。

  即便如此,市场监管改革后的监管行为,有的是有法可依的,有的是厘顺的,有的也是打擦边球的。基层干部反映,改革后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执法依据的缺失上。“总体来说是改革步子迈得快,法律配套跟进慢。”

  一是有执法职责,但没有执法依据。在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监管上,安全监管职责已经划转到市场监管部门,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出台以来,一直未做修改,对于普通农贸市场内、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经营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没有处罚依据,实际监管中执法处在“有责无据”的尴尬境地。“建议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形式加以解决和明确执法依据。”

  二是有管理职责,但没有具体规范。“三局合一”消除了前店后厂、现场制售、流动摊贩家庭加工点等一批“灰色地带”,但由于长期没有落实监管职责,上述领域的许可方式、许可条件、现场勘验都没有标准和规范。“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管理规范,或者以省政府规章、文件形式,授权各地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过渡性标准或规范,以满足当前迫切需要。”

  三是原有执法依据,目前难以适用。食品分段监管时期,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相继制定了一批食品流通、生产管理方面的具体规章,一直是基层执法的重要依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后,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不再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其原先制定的规章难以继续适用,而国家食药监总局又没有能及时出台替代规章,导致大量违法行为的处理缺乏依据。“建议国务院相关部委局办加快规章制定。”

市场监管2022年计划篇2

2021年度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一是做好“双随机”工作。针对2021年度市场监管抽查工作,以民生关注和社会反映热点问题、仿冒混淆、网络违法等违法行为为切入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持续强化市场监管执法,提高事中事后监管和综合执法水平,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是做好商标侵权案件查办。充分认识开展“铁拳”行动的重要意义,树立大局观念,牢记使命意识。提高认识,强化工作责任。以抗疫防护用品、食品、电子产品、汽车配件、服饰箱包、酒、饮料、生活日用品等重点商品作为切入点集中打击假冒伪劣、侵权、销售等违法行为。

三是做好广告案件查办。联合信息网络分局、广告科加大广告监测力度,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互联网为载体,重点监测药品、医疗机构、房地产及金融、网络直播等民生重点关注广告。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始终保持对虚假违法广告严打的高压态势。

四是做好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查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以查看标识、抽检等方式加大对农资市场产品质量专项检查力度,同时探索农资直接入户监管的新工作方式。

五是做好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查办。1、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重点关注房地产、汽车销售以及公用企事业单位相关情况。

六是做好合同监管工作。重点针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公平格式条款,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案件查办情况研究,并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信息共享,建立协作机制,形成部门联动的执法合力,提升整治效果。

七是做好专利权保护案件查办。加强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以检查商标使用为重点,规范合法使用商标标识。加强和规范商标使用管理,积极指导商标权利人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注册的商标以及正确使用涉外商标、驰名商标等专用标识。

市场监管2022年计划篇3

2020年市场监管工作总结计划
一、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过去的一年,全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扣部门职责,抓改革、谋发展、保安全、
严监管、惠民生、强根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多措并举防疫情。一是严格落实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措施。成立了疫情防控专项工
作领导小组,成立了14个工作组,抽调机关股室所有人员充实一线疫情防控力量,制定了《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四项制度》,并第一时间关停活禽交易市场并保持每日巡查、第一时间关停餐饮单位并保持日夜巡查、第一时间关停非民生公共场所并保持日夜巡查、第一时间处理价格与消费投诉、第一时间落实药店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了市场监管领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合力,全力做好部门联动配合。会同县林业局开展野生动物市场检查,打击买卖、加工、销售野生动物行为,共检查餐饮单位x家、农贸市场x处,发放张贴一封信和公告x余份,现场查获野生动物死体x只。会同社区开展小区驻点防控,抽调x名干部进驻x社区x个住宅小区和x个单位自建房小区,开展一天14个小时的人员出入管控工作,严防输入风险。三是走访宣传,指导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复工复业期间,组织人员每家每户开展走访宣传工作,散发个体工商户“六个必须”和活禽交易“三项制度”疫情防控措施宣传单页,要求各经营业主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履行主体责任,有序复工复业。同时对不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个体工商户,指导帮助其达到要求,尽快复工复业,餐饮单位采取分类分方式复工经营。四是全面追踪,排查进口冷链食品风险。接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有外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同一批次进口冷冻牛肉部分流入我县苏果超市的线索后,我局组织人员对苏果超市销售的冷链食品去向进行了全面追踪,并配合县卫健委开展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我局要求各销售冷冻食品的经营户要落实进口冷冻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制度、严格查验“三证”(冷链食品追溯凭证、核算检测证明和消毒证明)、实行备案制度、在购进和销售冷链食品时要戴好手套和一次性口罩并做好日常消毒,确保辖区内冷链食品符合疫情防控要求。
(二)围绕职能抓改革。这一年,我们着重强化三个方面的改革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一
是职能机构改革落地到位。科学编制新“三定”方案,整合商务、物价、知识产权等职能,理顺与公安、农业农村、卫健、商务等部门职责,合理设置人员划转岗位,新吸纳的x名干部调配工作平稳平顺,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优化,机构改革平稳有序、进展顺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利。二是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速推进“x”改革,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开辟“自助服务区”,推出“一窗集成服务”等制度,企业开办平均用时压缩至x天。全程电子化登记、不见面审批深受好评。全年发放“多证合一”执照x份,办理“证照分离”事项x件。全年新增市场主体x户,日均新设x户。三是监管方式改革彰显成效。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操作实务培训,举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启动仪式,全市x个部门通过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x次,其中单一部门开展的抽查x次,部门联合抽查x次,共抽查企业x户,位居x第一,涉企信息归集和市场主体认领数较上年增幅明显。
(三)服务经济促发展。过去的一年,全系统在助力高质量发展方面,履职担当,积极作为。
一是质量标准高位推进。指导x家企业新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x家企业新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仪征市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指导企业制修订国家标准x项、行业标准x项,帮助超达物流获批x市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市有x家企业获得《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x家企业获得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x家企业获得x市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称号。二是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全年商标发展数x件,申请专利x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x件),专利授权x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x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x件,指导海力机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帮助康能生物、东升汽车、宝能商业获批x市知识产权项目、获得x市财政补助x万元。三是助企强企有力有效。为企业办理股权质押融资x亿元,办理动产抵押融资x亿元。上门检定计量器具x万件,累计为企业减少支出x万元。公益检定农村医疗计量器具及集贸市场电子秤x台,免费受理x家企业申报强检计量器具x万件。
(四)守住底线保安全。2020年全系统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有效防范,
市场监管领域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一是食品安全持续向好。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x家次,发现整改安全隐患x多项。全年食品抽检x批次,合格率x%。完成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x余次,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组织农家宴厨师培训x场次,参训人员x人次,报备农家宴x次、x万桌。累计完成食品小作坊升级改造x家,发放资金补助x万元。二是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开展疫苗、冷冻链药品、中药饮片专项检查,加大执业药师涉嫌“挂证”行为和特殊药品监管。检查疫苗、药店、药械类企业x余家,提出整改意见x多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x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x例。三是特种设备监管扎实有效。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和安全培训x场次,培训人员x余人次,覆盖所有乡镇和园区。办理新增特种设备使用登记x台,考核发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x人次。处置群众投诉举报x起、特检所告知重大问题x起,发出监察指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令书x份,发现隐患x条,隐患均已实现闭环处置。
(五)强化监管稳秩序。过去的一年,全系统强化市场秩序监管,着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
境。一是执法办案力度不减。加强产品质量、假冒伪劣、虚假违法广告、不正当竞争等重点领域监管,先后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和检查x余项,立案查处一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以及价格、产品质量等违法案件。全系统查办案件x件,罚没款x万元。二是重点领域监管逐步深入。开展价格、保健品市场、网络平台、汽车消费等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治理。加强x家转供电环节电价检查,清理转供电环节乱收费x万元。以打击行霸市霸、开展非法金融专项治理为重点,排查移送市场主体涉黑涉恶信息线索x条。投诉举报热线“五线合一、一号对外”,办理消费投诉x件,办结率x%,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x万元。三是信用监管不断完善。加强市场主体年报公示督查力度,企业年报率x%,创历史新高。加强失信企业监管,x户市场主体纳入违法失信异常名录,清理吊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的企业x家。开展重守企业信用评定,全市申报2020年度x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x家,省级“守重信用”企业x家。
(六)民生工程重实效。一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全年新建农贸市场x家,改造提
升农贸市场x家,组织相关部门对2020年度提档升级的农贸市场进行考核验收,发放专项补助资金x万元,市场购买环境舒适度及安全性明显提升。新建食品安全快检室x个,快检食品x万批次,合格率x%。全市固定快检室和流动检测车相互补充,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二是食堂明厨亮灶强力推进。全市x家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优秀比例提升到x%,增幅x个百分点。敬老院、学校食堂透明厨房率均为x%。推广落实“公筷行动”,发放公筷公勺x万套。三是示范创建富有成效。全市x个镇(园区)建成食品安全示范乡镇x个,创建率x%,创建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x条,示范店(食堂)x家。指导大仪镇风鹅牛肉创成放心品牌集聚区,指导x家中小企业获得省级放心消费先进示范企业、x家中小企业获得x市级放心消费先进示范企业。
(七)队伍建设强根基。过去的一年,局党委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一是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局党委班子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集中学习3场次,制定领导班子个人整改措施x条,落实重点整改要求x条,组织全系统x多名党员干部参观新中国成立x周年图片展。在全局开展“四重四亮”活动,发放《初心纪念册》x份。二是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制定干部“能力大提升”系列活动方案,围绕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党风廉政、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开展培训,参训人数x多人次。开展党课主讲人展风采竞赛和庆祝新中国成立x周年诵读比赛活动。提任中层干部x名,交流轮岗x人,得到广大干部拥护和认可。三是巡察整改落实见效。对市委巡察组反馈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市场监管2022年计划篇4

2016年建筑市场监管工作计划
2016年县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思路: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为主线,结合企业资质改革和就位,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我县建筑业核心竞争力;以规范从业行为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为手段,进一步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业总分包体系,逐步形成企业规模配置合理,各类型专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为抓手,结合墙改、散装等工作,着力发展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持续加强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推进混凝土搅拌企业规范化建设和生产运营;继续强化清欠监督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县建筑(建材)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理清思路,把握方向,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一是认真研判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资开放,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廊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等,都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市场的走向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要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早谋划,早定位,有的放矢,特别要加强对工程建设PPP模式的研判,为企业发展谋得先机。二是做大做强总承包企业。要切实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梳理摸底我县建筑企业资质现状和发展能力,选择2-3家基础实力较强、发展空

间较大的企业,引导企业集团化发展,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增强竞争力。真正把“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升级”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三是加快专业化发展。2015年1月1日施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在企业人员、资产和专业分包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动。其中,专业分包充分考虑了各专业板块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业现状,划分更加合理。专业承包资质由原来的60个变为36个,旨在形成不同业务领域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以此为参照,企业必须根据市场、自身实力和行业整体发展现状,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和业务领域。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摆脱传统观念,变“做大做强”为“做精做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生存。四是构建和谐的建筑劳务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要突出较大型企业的依托和引领,推动劳务组织专业化与附属化。专业劳务企业要承担起凝聚和稳定劳务人员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落实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主体责任,做好技术工人培训考核工作,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逐步形成稳定的新型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试行技术工人“先培训、后上岗”及“持证上岗”制度
二、强化措施,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加强对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市场行为“差别化”管理,认真落实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综合执法制度。切实加强外地进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企业有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基本信息登记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记不良行为记录,予以信用扣分,

列入我县建筑市场“黑名单”,情节严重的禁止其在我县建筑市场从事建筑活动。认真做好建筑业企业资质换证和资质监管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新资质换证工作,确保201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县建筑业企业资质换证工作。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监管和自律相互促进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信用管理平台,争取与省“监管通”等管理系统实现有效衔接,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运用信用管理平台,开展信用管理与评价。积极引导我县建筑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通过行业自律公约规定,督促会员单位合法、诚信经营;完善诚信激励褒奖、失信打击惩戒的信用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评价、报送发布制度。加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确保及时采集、审核、发布各类不良信用行为和良好信用行为信息。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现场与市场联动管理。加强与县招投标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动机制,将信用信息应用、信用评价与企业资质动态监管、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环节挂钩。通过网站和媒体向社会公布我县建筑市场失信者“黑名单”,实行联动惩戒,营造建筑市场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信用意识,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氛围。
四、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提高建筑部品预制装配率为转型方式,以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生产工业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和建筑管理信息化为发展方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发展路径,从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标准规范、

推荐访问:市场监管 通用 计划